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社调研】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状况考察报告【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25 08:36:01 来源:网友投稿

天门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状况的考察报告为了摸清我市外出劳动力的工作生活状况,给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和解决企业用工提供决策依据。5月5日至9日,在市招工领导小组顾问雷圣祥同志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赴广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社调研】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状况考察报告【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社调研】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状况考察报告【精选推荐】


天门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
状况的考察报告


为了摸清我市外出劳动力的工作生活状况,给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和解决企业用工提供决策依据。5月5日至9日,在市招工领导小组顾问雷圣祥同志的带领下,我们一行4人赴广州、东莞、深圳三地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实地参观等形式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从业类型的100名我市外出从业人员在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观念、主观需求、子女教育、权益保护、市情了解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综合调研。

一、外出劳动力群体性特征

(一)外出劳动力性别构成与年龄结构有关。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对象中,其中男性占69%,女性占31%。外出劳动力性别构成与年龄结构有关,在30岁以上的外出劳动力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在30岁以下的外出劳动力中,男女比例大致相仿。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女性婚前往往比较活跃,婚后有部分选择在家照顾儿女和从事农业生产。

(二)外出劳动力从业类型与年龄结构有关。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对象中,其中务工人员占78%,创业人员占22%。外出劳动力从业类型与年龄结构有关,创业人员在35岁以上的比例高达72%,创业人员在35岁以下的比例仅占28%,而且大部分是子承父业和亲帮亲、邻带邻。此外,在35岁以上的务工人员中,有近70%人的有创业意向。

(三)外出劳动力中老人和小孩随同的少。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对象中,老人和小孩在家的占77%,老人和小孩随同的占13%。其中老人和小孩随同的多为创业者和企业管理层。其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人员相比创业者和企业管理层在收入待遇、工作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务工人员因长时间加班也无暇照顾老人和小孩。

(四)外出务工人员对我市市情知之甚少。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对象中,有不少人对我们设置的14项关于我市的市情知之甚少。其中知道我市行政级别的仅有8%;100人中无一人知道我市的国土面积;知道市委书记、市长的占9%;知道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占49%;知道天源木业、景天纺织、华润雪花啤酒天门公司、益泰药业、天门纺机、天瑞电子等我市知名企业的不足20%。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这部分人常年在外,缺少获悉天门信息动态的渠道。春节回家后,多半时间用于走亲访友,对天门近年来变化缺乏全面的了解。

(五)外地有不少“天门村”。在此次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市外出劳动力进城后多以地缘方式或专业性质方式聚居,形成自己的社区。在广州海珠区和东莞高埗镇有不少类似“岳口村”、“汪场村”、“黄潭村”这样的地名。这些人多是某一产业从业人员或某一工厂职工以地缘方式聚居。据了解,这样的“天门村”在我市外出务工密集性产业所在地相当常见,甚至连周边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也是天门人。仅一个东莞高埗镇宝成集团厂区就有天门老乡近万人,占整个企业职工总数的八分之一。

(六)从事服装行业的外出劳动力在作坊式企业的居多在白马、沙河服装批发市场,90%的档口老板是天门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作坊加工厂,员工大部分是从天门带过来的或者赶活时临时到劳务市场上招一些熟练车工。这类作坊式企业与规范服装制作企业相比,对员工自身发展帮助不大、员工纪律涣散、流动性较大。

(七)外出务工人员组织方式具有自发性特点。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对象中,除少数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民工是通过企业招聘和自己求职外,有82%是依靠亲戚朋友介绍外出务工。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无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总供给、总需求调节。外出务工者主要依靠社会关系、血缘关系寻求就业机会。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信息引导,存在明显的自发性,加大了外出务工的成本和风险。

(八)普通外出务工人员生活质量不高。我们此次走访了78名普通外出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家庭作坊工厂和规范企业。他们的生活质量普遍不高,居住大多是工棚、工厂宿舍或租房。劳动强度偏大,家庭作坊式工厂日平均工作时间在14个小时以上,规范企业普通员工日平均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家庭作坊式工厂普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规范企业普通员工也只是按当地最低缴费标准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住院保险。为了节省钱,大部分务工人员除必要食宿等日常生活支出外,文化娱乐等开支很少。

(九)新、老两代务工者价值取向差别大。新、老两代务工者价值取向差别大,是我们此次考察归来最直观的感受。老一代的外出务工者,他们外出务工的目的是为了家庭的生存和幸福,主要是赡养父母、养育子女,修建“光亮”的住宅以光宗耀祖。新生代务工者则更注重个人的发展,他们进城的目的多了一些“生活”和“享受”的成分。他们很多人外出务工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和来自家庭的管束,享受独立自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城市梦”。

二、劳动力外出务工原因

(一)打工潮的兴起是我市劳动力外流的主要原因。据2010年我市统计年鉴,全市劳动力总数63.6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数31.1万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我市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兴起的“打工潮”有关。由于我市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农业大市。80年代后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农民靠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脱贫致富,外出打工、寻求新的致富门路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和现实选择。与此同时,为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地方政府多渠道、全方位地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对“打工潮”的兴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外地务工收入高于市内是劳动力持续外流的直接原因。在我们走访的三地中,虽然外出务工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差很远。但调查对象表示,在外务工工资待遇高于市内是他们选择外出的直接原因。以我市外出务工人数最多的服装行业为例,我们此次走访的58名服装行业普工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高于我市年初调研的服装加工企业普工月平均工资2150元。市内其它行业月平均工资也与沿海发达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此外,在外地务工人情客往开支相对比在家少,间接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收入。

(三)对天门市情缺乏了解,成为劳动力市内就业的障碍。对本市市情缺乏了解,对本市重点企业认知度不高,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内就业的障碍。在本次随机调查的100名外出务工对象中,有不少老乡表示,出门在外他们渴望知道家乡的发展变化,但缺乏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天门经济发展、企业状况和用工环境不了解,有回家就业意向的不足30%。

(四)本地企业与外地企业相比生活配套设施、管理存在差异由于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和成熟的工业生活配套设施存在差距。在我们走访座谈的宝成集团20名普通工人中,在宝成集团务工超过10年的有11人,最少的也有5年,打算继续在宝成集团务工的有18人。我们在老乡们的邀请下参观了企业自办的职工之家、夜校、员工宿舍、夫妻房、幼儿园、职工医院、图书阅览室、象棋室、围棋室、影音室、卡拉OK厅、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篮球场、足球场、多功能会议厅等生活配套设施。老乡们表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是企业能留住员工的重要原因。如果天门能引进这样的规范企业,他们也很乐意回家务工。

(五)在外发展机会大,是新生代务工者的首要选择与农村相比,城市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便捷的交通、丰富的资讯信息、较好的精神生活是吸引不少年青人外出的主要因素。今年3月份,我们在天门职院和天门市职教中心2所职校对7个专业105名学生开展的《天门市市情问卷调查表》调查中,选择“外出机会大、年青就是要闯”的占76%。有朝一日,能像城里人过着体面的生活是大部分年青人的追求。他们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喜欢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喜欢跳槽,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探索和尝试,对求知和学习充满憧憬,大城市给他们提供了实现这种理想的可能。

三、几点建议

在外打工,一心二用,一个心在打工,一个心要牵挂家里的事,这是外出务工者的普遍心声。在家务工创业可能待遇低点、机会少点,但不荒废孩子、赡养了老人正成为不少劳动力回流的原因。此外,随着我市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本地企业的不断壮大,特别是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工资待遇逐年提高,工作环境不断改善,为回家务工创业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发展空间。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区域竞争逐趋激烈,“招工荒”和“用工荒”在沿海和内地同时出现,逐利资本必然会把触角伸到劳动力原产地,呈现出“人才回乡、资金回流、企业回迁”的发展态势。在与老乡们座谈时,我们体会到老乡们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但他们深怀回归故里、共建家乡的拳拳之心。一方面,社会各界应顺应他们的共同愿望,平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联系,向他们介绍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投资环境,激发他们的回归创业热情。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做好招工服务工作,引导劳动力理性回归。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为服务企业用工创造良好条件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宣传我市就业形势和本地就业的优势,展示我市企业的良好风貌。拓宽网络宣传渠道,及时更新网络信息。特别是重视中小学和职业院校的市情教育,开展“书记市长进学校、企业老板进学校、优秀员工进学校”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天门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员工的工作、生活情况,在全社会营造家门口就业——有家、有爱、有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交流,保证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沟通。政府应高标准、严格做好全市农村劳动力普查工作,建立市、乡二级农村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了解外出人员数量、分布地区、劳动技能、工作状况等,分析和研究务工回归趋势,并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资源情况。乡镇要在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地区聘请招工联络员,建立信息网络。政府要建立专门的招工网站,向务工者提供全面详细的用工信息,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的联系沟通。

3.完善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应注重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一是要抓好规划,促进园区功能设施协调配套。进一步完善功能区划分,确保园区的生活功能设施建设布局与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衔接;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力度;三是整合资源,不断改善园区企业员工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工业园区周边学校、医院等资源,为工业园区务工人员提供就医和子女入学方便。鼓励金融、商贸、通讯、邮政等部门在工业园区设立便民服务网点,完善工业园区公共服务网络。

4.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为了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效性,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不仅要与本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结合,还要与劳务输出相结合。这样在解决了“资”的同时相对容易解决了“人”的问题。在我们的走访调查过程中,不少老乡表示如果家乡能招到与自己现在从事的工种相同和相近企业,他们还是愿意回乡就近务工的。

5.建立服务企业用工的长效机制。政府应树立招工即是招商的理念,把解决招工难作为安商招商的大事来抓。全市形成市、镇、村三级责任制,把招工成效纳入实绩考核范围。坚持日常职介与大型招聘相结合,向内挖潜与实施回归相结合,外力造势与主体务实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力信息数据库作用,根据企业空岗、缺工情况,政府按照数据库信息将招工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各乡镇有针对性地配合企业做好招工组织劳动力输送。真正做到政府分配任务有基础、动员返乡有对象、企业用工有选择、乡镇完成任务有保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内招外引、部门联动,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

(二)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

1.加强人文关怀,打造企业文化。要使员工以厂为家,企业必须要先像个家。一是从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的衣食住行做起,努力做到使职工“食不忧、住不难、行方便” 为员工创造一个整洁、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二是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员工参与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切实感受家的温暖。三是树立模范作用,对优秀员工予以表彰,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四是提升企业管理,提高员工待遇。

2.加强员工培训,提供发展平台。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是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根本。企业应注重人才的培养,对新员工要在企业文化、操作技能、安全管理等各方面进行培训,每年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或选送优秀人才到外地进行培训。鼓励员工自发参加培训,制定员工年度培训与绩效、晋升挂钩的考核机制。建立多渠道的职工晋升机制,帮助职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多种方式培养、发现和选拔人才。

3.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范用工行为的法律、法规,自觉规范用工行为。重点做好劳务合同签订、劳务用工登记备案、职工工资支付、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劳动关系双方纠纷的处理等工作,积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规范用工行为检查,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推荐访问:劳动力 调研 市外 【人社调研】市外出劳动力工作生活状况考察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