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动因及路径(全文)

时间:2022-11-12 09:2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动因及路径(全文),供大家参考。

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动因及路径(全文)

 

 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的动因及路径

 “三全育人”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综合改革与完善的总体目标,是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实践体系的系统工程。要顺利实现“三全育人”工作目标,必须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的动因 (一)遵循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很多对人民行之有效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广大高校学生,这是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普遍性的一面。同时大学生又是青年中的精英群体,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承担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但是,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拔节孕穗期”,在高校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政策制度、健全队伍组织、建好场所阵地、创新活动载体、协同教育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和信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技术本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2.长期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 “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必须常抓与抓长相结合。这要求高校必须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找准发展定位,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使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明显得到提升。同时,着眼于新的社会问题,创新教书育人方式方法,建立健全长效保障体系,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适应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显著成效。

 3.目的性与手段性的辩证统一 探索“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建设规律,目的在于深化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总结提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本质联系,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实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方式、方法、途径、载体等。比如,实施分类教育,就是针对不同大学生的需求采取适当的手段,以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在实践中,高校要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探索目的与手段有效结合的方式,转化和应用最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及成果,强力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开花结果。

 (二)发挥高校主阵地教育作用的必然要求 1.保障体系能发挥重要的协同保障作用 当前,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既存在力度不平衡的问题,又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相对滞后的现象。在开展“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如何把学生学习、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大学生思想上的短期教育、中期教育、长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评估、奖惩激励、监督制约等环节科学地衔接起来,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显然,要把这些方面协同运行起来,单靠某一部门、某些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协同育人力量、优化教育环境、完善评价机制,以顺利、有效、稳定地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2.保障体系能发挥重要的物质和精神保障作用 “三全育人”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没有一套稳定持久、健全有效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来支持,让广大学生在思想上和实践中进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学生的实际行动除需要从精神上加以规范和引导外,还需要从外部硬环境上进行保障和维护。这就需要建立健全

 保证“三全育人”工作有效性的计划制度、队伍组织、场所阵地、课程体系、物质投入、活动载体、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关系和谐、衔接紧密、运行顺畅、易于评估的物质和精神保障体系。

 3.保障体系能发挥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三全育人”工作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学风作风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其中关键表现是实际行动,正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培养出品格高尚和觉悟先进的道德标杆,但要将思想情操转化为实际行动,仅靠短期教育和个人自觉是不够的,相应的制度支撑也是必要的。要使“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实效,把创造的经验成果转化为规章制度,转化为经常之举,还需要从制度上提供保障,不断对“三全育人”工作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克服当前育人困境的必然要求 1.对 “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程度有差异 当前,由于地域、层次发展不平衡,工作具體情况千差万别,加上诸多主客观原因,各高校对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落实程度存在差异。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对党中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没有很好地执行,经费、场地、编制等保障措施不能到位等等。一些高校没有真正建立与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三全育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些都亟需改进。

 2.“三全育人”工作经费投入不均衡 现阶段,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构成了高校主要经费来源。学校教育经费涵盖“三全育人”工作经费,但是由于我们国家没有设立宏观“三全育人”工作经费指标,在教育经费整体不足的情况下,“三全育人”工作经费就缺乏足够保障。有的高校甚至出现随意削减或补贴他用的现象,较少将教育经费切块投入到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中去,加之心理咨询辅导、就业辅导、思政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费又存在着总量少且不同高校之间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反映出“三全育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3.“三全育人”工作队伍保障机制欠完善 很多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队伍保障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是与强化该工作的要求标准还有较大的距离。比如,一些高校存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生师比不达标以及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资助中心、共青团工作专职人员的岗位设置严重不足等现象。另外,专职辅导员、党务、团务工作者等专职思政教育工作者往往因为编制缺少的客观原因又不得不身兼数职,学生工作之外的各种任务缠身,多岗奔波,疲于应对,导致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上的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形成了“专职人员似兼职”的怪象。很多“三全育人”工作人员往往由于工作离不开和经费少等原因很少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难以通过有效途径提高自身素质,与专业教师相比他们又缺少一技之长,因而感到出路渺茫,没有存在感。这些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三全育人”工作的稳定推行。

 4.新媒体环境下的“三全育人”工作保障机制存在盲区 信息时代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思维、行为习惯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的信息量越来越大,涉猎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冲击越来越广、越来越容易,出现的盲区与断点给“三全育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和挑战性。高校“三全育人”工作需要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引领网络环境,需要从工作体制、条件创设、平台构建、新媒体工作队伍、预警监测等保障机制层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的育人功能[1],从而创设具有思想价值和教育价值的新媒体网络环境,与其他三全育人手段形成有效合力。

 二、建立健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的路径 (一)重视“三全育人”工作制度和机制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2] 2004 年 10 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

 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3]“要健全地方党委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定期研究、领导干部联系高校等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4]这为我们如何加强“三全育人”工作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建立健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完善和坚持执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从而使“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有章可循。

 在制度建设中,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和教育部门应该抓紧制定和完善针对“三全育人”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要特别注意突出针对性和时代性,来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其次,建立开放务实的管理机制,做到“三全育人”工作的管理決策、管理权力、管理运转、管理方法、管理责任、管理利益一体化。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德育管理经验和方法,把民主性管理与制度管理、自律性管理与他律性管理有机统一起来[5]。第三,要加强“三全育人”工作的评估督查,把该项工作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激励竞争机制。最后,还要建立对违反制度或执行制度不力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加大“三全育人”工作的物质经费保障力度 首先,“三全育人”工作是长期性的,常态化的,没有必要的物质经费保障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其次,“三全育人”工作是一项包括制度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场地建设、载体建设、组织建设等在内的系统而庞大的工程,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都需要及时有力的物质经费予以保障。第三,“三全育人”工作归根结底是一个实践问题,抓好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研究,因此它总是具体的、物质的和动态的,没有具体的多种的物质保障是不可能深入进行的。

 要从制度层面解决“三全育人”工作经费保障问题,实行影响“三全育人”物质经费保障问题的一票否决制,从根本上杜绝“说起来重要,实际上不重视不落实”的现象。同时在“三全育人”工作的投入规划问题上,应探索和形成多途径的共同投入机制。第一,要增加财政拨款。各级政府要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投入的资金确定科学的比例,编入财政预算,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幅度上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第二,要依靠社会多方面力量,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作为其补充经费。第三,要设立各种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5],用于加强“三全育人”方法和手段的理论研究、项目推进,用于大力表彰“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奖励师德师风先进模范和品德高尚的学生典型。

 (三)拓宽“三全育人”工作场所阵地建设 场所阵地是进行“三全育人”工作必不可少的物质载体,在保障体系建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高校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和阵地,充分认识、全力挖掘、积极发挥高校的显在和潜在优势,是加强“三全育人”工作场所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其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课程规划,杜绝活动开展娱乐化现象,增强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思想引领的针对性。三是要办好党校、团校,科学设计课程和活动,提高对学生骨干的培训质量,特别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员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和扩大育人实效。四要抓好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等各类各级学生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团代会、学代会(研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功能。五要加强高校的青年发展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校史馆、图书馆、荣誉馆、文化艺术中心、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心、体育馆、档案馆、宣传栏、校办刊物、辅导员独立工作室等阵地建设。六要花大力气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建设高效有序的新媒体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染力和吸引力”[6]378。

 除了充分抓好校内场所阵地建设外,高校还要务必高度重视校外各类阵地建设。比如,应该结合不同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构成实际情况,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大力建设一批有综合影响力能持续充分发挥育人实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实习就业基地、产教融合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把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建设成大学生红色教育基地;把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的先进单位建设成国情教育课堂,增强“三全育人”工作的可视可感性与实效性。

 (四)强化“三全育人”工作队伍建设 高校主管部门、高校自身必须把“三全育人”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要在制度、政策的制定上体现出对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充分保障,并在实际中不折不扣地执行。

 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充分保障“三全育人”工作队伍的编制供给,决不能允许不按政策规定随意缩减或者挪用、占用队伍编制的情况发生;同时根据需要,科学设置思政工作与教学、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新岗位,从而有利于“三全育人”工作人员职能的发挥。二是要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待遇、课题占比、业务培训、攻读学位、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三全育人”工作人员予以适当倾斜,做到既要感情留人,也得事业留人,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6]380 三、結语 保障...

推荐访问:动因 育人 建立健全 建立健全 三全育人保障机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