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1 09:1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调研报告

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4篇

【篇1】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六中全会公报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XX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全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全会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光明磊落,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如实向党反映和报告情况,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反对隐瞒实情、报喜不报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名义纵容、唆使、暗示或强迫下级说假话。党内不准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阿谀奉承。对领导人的宣传要实事求是,禁止吹捧。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

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到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解决问题,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要严肃问责追责,依纪依法处理。

全会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任何组织和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以任何理由违反这项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组织决定。

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党的各级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必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保障全体党员平等享有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履行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坚持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不得侵害党员民主权利。畅通党员参与讨论党内事务的途径,拓宽党员表达意见渠道,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党员有权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纪违法的事实,提倡实名举报。

全会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党的各级组织必须自觉防范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种种偏向。党的各级组织要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规范和纯洁党内同志交往,领导干部对党员不能颐指气使,党员对领导干部不能阿谀奉承。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

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全体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党的意识,时刻牢记自己第一身份是党员。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坚持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必须强化组织观念,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个人有关事项必须按规定按程序向组织请示报告。

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对各种不同意见都必须听取,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

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对涉及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对党员反映的问题,任何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不准隐瞒不报、拖延不办。涉及所反映问题的领导干部应该回避,不准干预或插手组织调查。

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全会强调,党内监督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全会指出,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全会强调,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等情况。

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全会强调,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党的工作部门要加强职责范围内党内监督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党员要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全会强调,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必须全党一起动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全面履行领导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把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XX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召开党的十九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党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奋发进取,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组织准备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赵宪庚、咸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王珉、吕锡文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范长秘、牛志忠严重违纪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王珉、吕锡文、范长秘、牛志忠开除党籍的处分。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本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 A.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 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 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 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 A.120 ℃ B.100 ℃ C.90 ℃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
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
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2 ℃__,一天的温差为_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_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C )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
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  A )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  C ) 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 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4.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
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C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D ) 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 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 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 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 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C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 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
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
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凝华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__成水蒸气;
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
碘的沸点是184.4 ℃;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 汽化和液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D )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D.给湿头发吹热风2.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C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3.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
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__。第3题图题图4.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5.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雾是水蒸气 B.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 C.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B.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C.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D.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 B.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C.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a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B.图线b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D.到100 ℃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 B.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 C.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 D.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 A.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篇2】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以自我革新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书写管党治党的崭新篇章。为大家推荐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欢迎查看。

  中央政治局26日说,修订实行数十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将是今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之一。

  原标题:境外媒体: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将聚焦从严治党

  核心提示: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说,修订实行数十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将是今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据拉美社7月26日报道,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将听取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报告。

  报道称,中国共产党拥有8800万党员,是中国最主要的政治力量。

  据香港《南华早报》站7月26日报道,在中共采取措施加紧控制高级别干部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说,修订实行数十年之久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将是今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议程之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六中全会日期并大致敲定其核心议程,以及分析研究下半年经济政策。

  新华社报道称,此次全会两大主题是修订邓小平时期制定的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及修订xx年开始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报道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目前尚不清楚将修订哪些准则,但位于北京的政治分析人士、历史学家章立凡说,新准则对党员来说可能更为严格。

  即将举行的六中全会是在明年秋天十九大前召开的重要会议。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站7月26日援引中国媒体报道,10月将举行中共会议讨论党的未来。

  报道称,拥有8800万党员的中共是世界最大的政治组织,党员干部要遵守越来越严格的党内纪律。在2016年以来的反腐行动中,规范官员行为的规章制度不断得到加强,包括对公开违纪行为的严厉惩罚。

  中共中央全会也是中共领导人讨论经济发展和法制等事务的主要会议

  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并确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为会议主要议程。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议程设置,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决心,释放出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明确信号,为推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注入强大动力。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集中整饬党风,到严厉惩治腐败,从修订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管党治党取得新成效,党风政风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我们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带来深刻启示。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来、严起来。抓好了党内政治生活,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回顾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纪律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为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状况总体是好的,但一个时期以来,也出现了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搞“小圈子”、好人主义盛行等突出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抓紧抓实抓好。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一篇大文章,完善制度是基础。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根据时代的新特点、实践的新情况、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这是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增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是关键。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能为全党作出示范,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树立公信力、激发行动力。

  加强党内监督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贯要求。在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只有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自xx年颁布施行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显现出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强化党内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提供了重要遵循。

  (上接第一版)近年来,我们党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严明党的纪律,积累了不少经验,为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奠定了重要实践基础。抓住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的有利因素,抓紧抓好党内监督条例修订工作,就能进一步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为管党治党锻造更多利器。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时代号召犹在耳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以自我革新的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书写管党治党的崭新篇章,我们党必将更富生机活力、更加坚强有力,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开创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境界!

  1、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从严治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以来,整饬党风,惩治腐败,清明吏治。

  2、适度扩大总需求,强调发挥财政政策作用。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保证公共支出能力和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领域。1季度受益于大规模信贷投放、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去库存进入尾声等,经济小周期企稳。2季度受益于政策滞后效应,GDP增速“L”型走平。但3季度经济再度进入下行通道,商品房销售、土地购置、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等出现明显回调,因此3季度稳增长压力再度凸显。在货币政策落入流动性陷阱情况下,下半年可能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作用。预计下半年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地下管、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加强。

  3、货币政策强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会议强调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增长,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6-2016Q1货币宽松,经济增速一路下行,超发货币未流入实体经济,先后推涨股市、房市等资产泡沫。近期企业囤积现金,M1大幅回升,并与M2背离,而民间投资大幅下降,呈流动性陷阱迹象。3季度随着猪价、油价等回调,以及翘尾因素大幅下降,季末CPI有望降到%附近。3季度经济通胀再度下行,为货币宽松打开了时间窗口,但与2016-2016年主动放水不同,未来可能更多地是衰退倒逼式宽松,庞大的债务杠杆滚雪球对流动性十分渴求。

  4、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供给侧改革五大重点任务,抑制资产泡沫,房市调控有望分化。会议强调通过有效的市场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重组,提升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要采取正确方略和有效办法推进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去库存和补短板的指向要同有序引导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工市民化有机结合起来,降成本的重点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抑制资产泡沫和降低宏观税负。预计下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分化,对三四线继续去库存,对一二线房价大涨城市收紧房贷政策,比如深圳、上海、北京、合肥、厦门等,同时加强对国企拼地王现象的监管,土地市场有望降温。

  5、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下半年传统行业有望加快兼并重组,行政和市场手段相结合去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组整合一批,推进强强联合,稳妥推进装备制造、建筑工程、电力、钢铁、有色金属、航运、建材、旅游和航空服务等领域企业重组,集中资源形成合力,减少无序竞争和同质化经营,有效化解相关行业产能过剩。鼓励煤炭、电力、冶金等产业链上下游中央企业进行重组,打造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更好发挥协同效应。清理退出一批,大力化解过剩产能,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大力压缩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八届六中全会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 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6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篇3】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资料:六中全会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7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两学一做”


1/14

学习教育,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全会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范文最新推荐------------------------------------------------------
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全党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的各级组织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抓好学习、增强党性修养。
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偏离和动摇。全党必须聚精会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
3/14



【篇4】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解读
——创意时代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构建

前言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我们党举行了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努力奋斗。这是我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次盛会,对于加速我国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大同社会的早日实现,必将产生巨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决议的角度,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际上已经吹响了文化兴国的号角,文化建设在战略意义的层面凸显,将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多个方面做出安排。
一、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相关文件和论述
1、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2、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从多个侧面阐述了搞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3、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
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命题。
5、十六届五中全会则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形成“两个格局”,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等目标。
6、2005年底,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成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7、2006年3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努力在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
8、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出

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要求。
9、2009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0、2009年8月,中央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将文化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1、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关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其实文化体制改革从1996年开始,逐渐地进行,从80年代开始的双轨制,到90年代有一部分的文化市场兴起,再有到了2003年正式提出文化体制改革,到目前已经将近10年。在这10年中,中央的文件不断的深化而且在理论上不断的完善,就中国的党的决议,我们一般有一个术语,叫做增量不变、存量不变,每一个术语几十年来反复出现,但是实际上每一个术语的有增量的方面,而增量就是我们需要去研究的。所以,我们把从2000年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概念,作为具有连续性的文化政策和文化发展战略的路线图,这三个主要观念贯穿始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达到的四个目标,第一是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第二是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
第三是国有经营性的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
第四是文化惠民重点工程的建设。这四个目标,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在文化体制改革当中,达到这四个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有五个作用,第一,体制改革,必须能够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第二,必须能够显著的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第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还有一个主要精神,通过三个没有来强调文化的重要意义。我觉得基本上是从文革以来,以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把文化强调到一个极致。当然在文革以前,比如说像毛泽东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对文学和文化是很重视的,那时候文化是作为一个宣传的作用,而今天是作为产业的作用。三个没有是: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五个坚持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指明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的指导思想、根本性质、根本目的、根本要求和根本动力,就把这些阐释的非常清楚。
还有一个重要的精神,就是其中有六大看点(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产业并购重组有望提速;产业支持措施有望扩大;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业态;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值得期待。
第一是通过重大的决定,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
因为中国的市场准入制度,我不太清楚,咱们的市容市政这一块有没有市场准入,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直辖的一个部门以后,市场的双轨制已经在过去的几年通过改革排除了。在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原来是不能跟产业联系在一块的,因为文化是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是党的喉舌,党的喉舌怎么能够拿来当商品卖,所以这在以往,是绝对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GDP的增长,也由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文化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作为一个商品的属性被提出来。
我们的理论有时候是滞后的,80年代刚开放的时候,基本都是“两邓”主导,大家得很有兴趣,一个是邓小平,一个是邓丽君,这两个人在80年代基本主宰了中国的精神生活。邓小平指出了改革的方向,而在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邓丽君。但是中国的自己的文化产品,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只有8个样板戏,还有就是从港台舶来、从西方舶来的,这些叫做大众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刚开始时主要是堵,后来慢慢开放以后,主要是双轨制。
文化体制改革开放以后,最重要的就是中央的占有大量文化资源的事业单位,要转轨、转制。在转制的过程当中,比如像东方歌舞团等等这样一些,原来由国家养着的,它们要转制,怎么转,这是一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市场准入。其实中国一直有市场准入的门槛,比如原来外资的进入,跟内资是不平等的,还有在文化产业上一样也是不平等的,比如像广电,跟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准民营或者是国外的企业来进入的。这一次的文化体制改革,有望进一步完善市场的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内资、外资、民营、国营都可以平等竞争,当然这是一个很完美的愿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第二是产业的并购重组有望提速。在文化产业的改革的过程当中,

并购和重组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路径,你比如说像广电,广电原来是一个一个事业单位,现在重组成广电集团,比如说湖南的卫视,还有湖南广电,以经济台为核心,重组以后上市,上市有很多门槛,这一次体制改革以后,它们重组在一些政策的扶持之下有望提速。
第三是产业支持的措施有望扩大。以往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央一级的占有很多文化资源,资源占有越多,大概政策倾斜越大。但是现在就是所有的产业,政策面都有可能扩大。
第四是加快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的业态。关于业态的问题,实际上有很多人是不太清楚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做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跟过去的文化事业有什么区别?一般为什么要提文化产业?你原来有出版印刷,现在进入了文化产业,工艺美术也是文化产业的九大行业之一,还有动漫游戏等新兴事务。什么叫做文化产业,我们一般用一个特别简单的话说,在出版印刷里边,一个创意在行业里边,等到完成产品,资源就算用完了,但是今天出版行业的创意,可以在影视行业得到延伸,也就是说一个创意,可以有无数个发展,或者是有无限个发展。就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杜拉拉升职记》,由一本书变成一个电影或者电视剧,然后由一个电视剧,在出版上有很大的发展,还有一系列的衍生产品。再举一个例子来说,像迪士尼,以内容的创意、故事的创意,一直到卡通片,通过卡通形象生产出很多衍生产品。我们现在看到的主题公园,原来由电影延伸出来,实际上目前最大的中心是的服装,他们的衍生品成为主业,也就是说产业链的完整,构成了文化产业的新业态。还有美国的小熊维尼,在2002年一年全球产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7亿美元,唐老鸭达到47亿美元一年,所以实际上是一个品牌和制造业结合的一个产业链。再举一个例子,苹果,乔布斯刚刚去世,而乔布斯的苹果系列,实际上改变了整个移动或者数字网络这些产品的业态。卖的是手机吗,其实不是,手机里面的很多服务、很多内容,都是跟的平台整合有关系的。国外有评论说,乔布斯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英雄,基本上改变了文化产业或者是数字产业,还有手机产业,以及整个移动的信息产业的业态。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产业的业态,由原来的比如说广告业,只在广告业里边发展,现在呢,华谊兄弟的广告实际上是的整个影视产业的一个产业链,也是在的价值链里边的一环,所以这是第四点。第五是为文化要素市场建设指明方向。什么叫做文化要素市场,就是传统的文化产业里边的一个行业。在新兴的文化产业市场里边,一个行业只成为一个要素,而要素在整个产业链里边,产业链里的每一个要素的整合和发展,会影响到整个要素市场的健全。你比如说像广电传媒

大的集团,把一些要素给垄断了。举一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动漫市场,中国的动漫市场因为有国家政策扶持,每一个省市都在申请动漫基地,实际上是沿用了传统的科技园区的思维,最主要是做文化地产,把一块地圈起来,然后把几个人搞进去,从国家申请到2、3个亿的扶持资金,就支起摊子在做。但是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的出口是有限的,你生产了上千万部,但是中央电视台或者地方电视台的购买量和播放量是有限的,很多生产了没有地方去,等于国家白白的浪费了很多钱,所以要素市场要通过市场手来平衡、来重新建构,所以文化体制改革也为这一块指明方向。
第六是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原来我们的文化市场,是比较粗放的,有很多产品我觉得大家肯定都不满意。像我们电视剧,很多事高大全的文化形象,很多细节没有。我们为什么愿意看韩国的电视剧,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讲的都是家长礼短,但是有很多细节,因为一个文学和艺术的世界是靠细节来支撑的,通过细节人物得到了完善鲜活。就像前不久在多家电视台风靡一时的电视剧《黎明之前》,很多人都跟着看。这个片子为什么好?因为这个片子实际上的独特之处是有一个颠覆,把传统的共产党跟国民党,由一个对立的关系,变成一个什么关系呢?叫兄弟,而且有一首主题歌就叫《兄弟》,根本的转变。实际上是在一个大的语境里边,就是国共两党在台湾问题上,由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有了三通,然后对于以往的被意识形态所歪曲的这些事实、史实和文学形象,有了一个新的阐释,这样的一个新的阐释再加上很多细节。在文学作品这叫做见仁见智,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每个角度都有,非常有意思。
实际上从对于一个文学作品的形象的塑造来说,颠覆了以往国共两党互相歪曲,互相异化的印象,变成了兄弟,留下了很多亲情,有很多可以琢磨的地方,所以它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这样的精品的文化品牌,我们现在慢慢的已经有了,已经走出了国门。而且文化部的十二五规划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规划就是要走出去,要做文化精品,所以这六个看点,都是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我们有所期待的。
三、关于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必要性综述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

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以及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重要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
可以预期,通过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各项任务,将进一步兴起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这对夺取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改革发展成就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良好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精神活动的成果和精髓,是人类最悠久最优秀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如中国古代哲学就有“人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是最早的具有环境保护、尊重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哲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到要应对地球变暖、保护生态环境的今天,更显中国古代哲学的智慧。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作用,发挥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了我党历史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阶段,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随着对文化重要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十七大报告对文化领域的发展和改革作出重大决策和全面部署,不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基础。今年制定的“十二五”规划设“传承

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单独为篇,提出了“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对“十二五”时期中国文化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
1、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通过政府主导,引导多元投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投入机制正在形成,促进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超过1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9.3%。其中,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5年间增幅分别达到110.6%和226.1%,均已实现“翻一番”。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23.06亿元,与2005年的133.82亿元相比,增幅达141.4%。通过增加投入,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随着各级财政对各项文化工程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增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辐射力、影响力。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并取得初步成效。
在加大投入的同时,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存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文化事业费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有些地区把重点文化设施、公益性文化服务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年文化建设投入增幅不低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力保证。2、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使文化产业渐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使我国文化产业孕育着产生巨大财富的机遇,文化产业吸引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从过去基本上是以国有资金为主逐步转向多元投资机制的形成:
一是政府资金以文化产业的投资基金、奖励性资金、扶持资金、专

项资金等各种形式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如北京市每年有5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文化产业的扶持和发展。二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的扶持贷款力度加大。三是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四是各类投资基金投资于文化产业,包括有数十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多种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对文化产业的企业投资总规模上千亿元。五是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扶持,把文化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激发了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热情,如企业出资投拍电视连续剧、电影通过创新型的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等,文化产业吸引了各类产业如房地产、能源、矿山、服务业等领域企业的投资,大批民营资本纷纷参与挖掘文化产业的投资机会,更多的民营资本涉足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对文化产业多元投融资机制的形成,使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融资呈加速发展趋势。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因为现在的文化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来管文化和办文化。现在党已经不办文化了,政府也不办文化了,只是起一个监督、一个服务的作用,所以政府的主要职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有跟文化发展不符合的体制,就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事业和经营型的文化产业相混淆。在双轨制的时代,大家都特别清楚,比如说文化馆,一部分拿来出租,出租的钱文化馆拿出来,同时拿着一部分国家的拨款,两边的好处和资源都占了,出租这一块自己不一定做,就给些小商小贩,什么电影厅、影视厅,良莠不齐,自己的一块拿着国家的拨款也不好好做,所以等于两头的好处都拿到了,但是没有服务好,所以也是互相混淆。然后就政府统包统揽,应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的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应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型的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所以束缚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没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所以面对文化市场已经出现的多种所有制竞争的局面,国家办的文化单位,反应迟钝。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从福建、从广州、甚至从香港、台湾来的人,那些企业,特别是文化企业,它们非常灵活,没有任何束缚。我们会说,你看我们国家的经营范围,我们不能做影视,对于它们来说什么都能做,只要能赚钱,所以它们非常灵活,所以对于国家办的文化单位,没有办法进入市场,主动的竞争,也没有这样的体制,所以难以为继。你想想看文化部管辖之下,有一个副部长会全面管理院团,院团用纳税人的钱,我们都是纳税人,我们交的很多税都养了这些人,大家觉得个服气吗?

而这些院团大部分的人们都去走穴,或者拿着国家的工资,虽然不高,然后去拍电视片,一集有名的,10万20万30万都有,就是说们也是双轨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非常的不公平,所以这都是改革的动力和挑战。还有一个就是公有制的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之外,造成市场的主体缺位。你看所有的国有资产,是国有的但是没有主体的,当领导在位的时候,是领导的一支笔,签字有了,当领导换届的时候,国有资产是缺位的,缺乏主体的。所以这导致我们一方面交大量的税,另外这些税收给予的都不是最需要的。所以,体制改革把文化产业跟文化事业分开,然后95%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进入市场,要改制。从2003年到现在,经过了好几个阶段,比如说开始有试点,然后向全国主要的省市推广,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普遍改革的一个阶段。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个阶段,是十六大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前,也就是2003、2004、2005年之前。在这一期间强调体制改革的整个目标、思路,然后对于公益性的温和事业单位,要强调深化劳动认识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要加大国家投入,增强能力改善服务。对于经营型的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还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还要改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的资金投入,这第一阶段的做法。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二阶段,从中共中央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到十七大的召开,这是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2006年3月召开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工作会议,议题要重塑文化市场主题、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四个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2006年,国家十一五的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一方面明确提出建设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政府的职能转变,由办文化转到服务。另外一方面,对于文化产业,明确影视制作业、出版业等9大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部门,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等目标要求。三架马车就齐头并进。
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三阶段是十七大以后,包括我们这次六中全会,有了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重要理论成果,一个是科学发展观,另外一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式提出。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8项重点工作之一,指出从国际经验看,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

业,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等等。在十二五规划中,还强调了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而且十二五规划有很明确的目标,文化体制的改革做到6个坚持,我们在六中全会的主要精神里边,已经讲了,我们就不再重复。然后还要做到6个形成,从目标任务上说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富有效率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这6个形成,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为核心。6条推动改革的主要路径,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加快文化领域的结构调整,培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系,还是加强对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这是6个路径。
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国经营型的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到目前已经差不多有十年了,国有文化单位市场主体缺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已经快速发展,全国有7000多家民营的文艺院团,超过了国有的2000多家的总量,2004年到2008年也就是转企改制的期间,文化产业的法人单位增加值年均增加是23.3%,高于同期GDP年增长率将近5%。中国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文化以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5%,对于GDP的贡献率,北京市是3.4,国外有到5点多,有到7的,所以我们还要努力,但是我觉得发展的速度已经很重要了。
4、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
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央电视台建成欧洲、美洲、亚太、中东、非洲、拉美、俄罗斯7大中心记者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建成64个境外整频率电台。对外合作交流的文化活动日益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我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560.9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00%;
文化服务出口总额为11.8亿美元,比“十五”时期增长255.6%。
文化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进行国际交流合作,这些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前三个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从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看。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持续发展,欧债危机和美国失业继续发酵,世界经济再度陷入困境。在美国,1200万失业人口,失业、丧失收入、还不起贷款以致丧失自己的住房,成千上万户住房止赎,使社会矛盾激化,由美国开始的“占领华尔街”不仅在美国数百城市“开花”,还扩展到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上千个城市。这反映了99%的民众对现行西方金融、财产、收入分配乃至社会制度的不满。因此,正如会议公报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好莱坞”输出的影片不仅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就是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因此文化体现着国家的“软实力”,反映其国际竞争力。美国文化产业占整个GDP的三分之一,美国的电影业、英国和意大利的创意产业、日本的动漫业、韩国的游戏业产值都超过了各自国家钢铁业的产值。由于文化产业是绿色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资源节约、节能环保都具有积极意义。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经济结构就越趋向合理平衡。
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个标志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

如近几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远超同期GDP增幅,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据测算,2010年浙江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近1000亿元。同年北京的GDP中,12.6%是由文化创意产业所构成,这使北京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面对的不仅是经济竞争,同时也面对思想文化的严峻挑战。由于世界仍是西方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大环境,我国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但在文化领域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甚为必要,具有紧迫性。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如果要想成为经济强国,必须要有繁荣的文化,要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要有能够走出去的文化企业和产品。我们需要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文化赢得尊重、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与合作,使外界全面、准确认识当代中国的真实面貌,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建设社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在经济实力日益雄厚的基础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当代中华儿女都负有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要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从国内发展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由于

文化建设的不足影响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诚信建设,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好逸恶劳、炫富傍富、贪污腐败、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沦丧、不知廉耻等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近年来,一些匪夷所思的恶性案件频繁发生。这不仅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交易的原则,扰乱市场秩序,影响经济发展,还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和恶劣影响,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群众健康,增加社会纠纷,激化社会矛盾等。因此,迫切要求通过文化发展,提高公民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养,更进一步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直在不断的增加中,2006年是685亿,到2010年变成了1528亿,增长了22.2%,投入的结构也在改善,主要向西部倾斜。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四个标志,第一,要有一套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要有一套符号体系;
第三,需要有一套人才体系;
第四,要有一套制作的流程。我觉得这是大发展、大繁荣的几个标志。就是要重构一套中华民族核心价值底细,才能达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有三大路径,第一是不忘本来,第二是吸收外来,第三是着眼将来。我们都很清楚,在当代中国存在三种文化传统,和三套价值体系,一个是改革开放形成的传统,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包括我们今天概念体系当中的自由、权利、法制等等都是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价值体系。
另外一个传统是共和国开国以来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传统,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平等还有斗争,毛泽东讲的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计划经济时代,有一个纲领叫做以阶级斗争

为纲,然后到了1978年才变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假如在我们的传统体制里边,如果还有价值体系的遗存的话,我觉得平等还有斗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清醒,什么叫民主,民主是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妥协。我们今天维稳也好、和谐也好,虽然没有公开在宣传,实际上已经是代表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妥协,妥协我觉得让老百姓收益,让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收益,这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传统的文化价值的核心体系,即中国文明数千年形成的文明传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者儒家文化。我们把它概括为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从两汉开始,原来先秦的时候百家争鸣,我们所看到的诸子,孔子、孟子、老子还有墨子等等百家齐放,到了两汉的时候,董仲舒和汉武帝提出,叫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近2000多年来,儒家成为中国传统的核心价值体系。仁义礼智信,都是儒家的核心价值。唐代到宋代,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文官体系,而宋代的皇帝有一个论调,叫非与百姓治天下,与士大夫治天下。就是说天子治天下,不是跟老百姓一块商量,而是跟士大夫商量,所以从宋代开始就有一首儿歌,就叫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直到今天为止,我觉得叫做读书做官论也好、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也好,在我们核心价值体系里面,都是很重要的。这仁和义还有礼,礼是一套礼乐制度,跟我们今天的国治很不相称,跟现代化也很不相称,但是比如说中国没有宗教,跟西方很不一样,有宗教有敬畏,没有宗教没有敬畏,所以儒家基本上代替了中国的宗教,儒家以天和地为敬畏的对象。在核心价值体系里面,对于权威的敬畏是有利有弊。
在今天这三套价值体系,第一,我们怎么重构是很重要的。第二,建立一套基本成型的符号体系,比如影视方面、游戏方面、休闲娱乐方面,与符号体系对应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以及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消费链构成的业态;
第三,具有一批与市场接轨的人才链和人才体系。
我今天讲的东西很多,有很多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全会精神 落地 调研报告 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调研报告 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落地的调研报告 六中全会研究事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