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完整)

时间:2022-06-27 13: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完整)

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5篇

【篇1】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关永健

作者机构:中共江苏省东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来源:现代领导

ISSN:1000-4513

年:2004

卷:000

期:004

页码:39

页数:1

中图分类:D262.3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政绩观;形式主义;领导干部;工作作风

摘要:政绩观是政绩的先导和前提,当政绩观正确的时候,便能获得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当政绩观错位的时候,就可能产生一些虚、假甚至败家“政绩”。不良政绩观的产物——形式主义不良“政绩”是不良政绩观所致,主要产物是

【篇2】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

如何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调查

摘要:政绩观,是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去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对干部如何从政、如何施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领导干部中的根本体现。然而现今,越来越多的官员干部被爆出行贿受贿,以权谋私,并伤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本文想通过此次调查,探讨错误政绩观形成的原因,及当代大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监督体制上提出一点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政绩观 大学生 政府官员 监督体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中国的GDP已经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根本。其包含自然与人为两方面。

然而,随着中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重视眼前利益还是顾全未来的利益成为了社会争论的重点。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的日常话题。于是,人们开始将目光投向节能,减排,低碳,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人们与自然界开始了一场和平谈判。但是,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关于政府官员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的新闻络绎不绝。有的严重的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甚至死刑。教训深刻而震撼人心,然而,即使在灾区北川,竟然还爆出了北川政府采购豪华越野车的新闻。虽然当时政府辩称是用作应急车辆,但仍无法自圆其说,在媒体的采访和群众的压力下,搞得很是尴尬。是什么原因致使政府官员间行贿,受贿,以权谋私现象屡禁不止,将群众利益于不顾?于此,我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展开了研究与调查,在政治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并且对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看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问卷主要在浙江理工大学校内发放,被调研者为校内学生,共发放100份,成功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1).加强大学生对政府的政策关注

大学生对政府的政策等关注甚少。随着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公民对于政府的决策信息的了解也越来越方便。然而即使如此,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将近89%的同学对当地政府的财政公开报告不关注甚至是不关心。这一现象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参政意识的淡漠。有73%的同学对当地政府关于民生方面的政策持一般般的态度,既不否定也不肯定。而在下一问题“对政府行为或政策有意见时,会选择以哪种方式解决”中,有将近98%的同学选择了D:由其存在,不管不问。在这几道问题中,深刻反映了现今大学生对政绩的不关心与无所谓态度,这不仅是对自身权利的不重视,更是对国家未来走向的不负责。正是因为国民对政治的不关心,使得有关人员有机可趁,无视法律,行贿受贿,为不正确的政绩观蔓延滋长埋下了根源。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积极地关注民生,关注政府的决策,才能更好地监督与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遏制不正确的政绩观。

这一现象的普遍化,是一个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因为学校只对学生专业性技能要求较高,而忽略学生的参政意识,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从古至今,纵观中国的教育,儒家思想一直是作为主流思想影响着我们。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教导的是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极少涉及政治。更何况在古代,军权当道。高度集权导致人民对军权和政府政策的参与几乎为0。而在国外,有实行三权分立的传统,民主深入人心。历史的渊源可能是现在大学生对自身监督权利不重视的一个原因吧。

(2).加强政府官员的自我监督

根据这次的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的发达程度与犯罪比率呈一定的联系。在越发达的城市,犯罪率也相对的越高。反而是小城镇,半夜抢劫等情况几乎为0。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随着城市发达指数的增加,人口的数量也相对的增加,这势必会增加管理的难度。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方面,对于政府官员来说,诱惑指数也势必相应的增加了。例如政府要招标某个项目,来投标者往往会向相关政府人员送数额不等的红包以提高自身项目的中标率。更有甚者,所送的红包数目都快赶上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了。相关人员是得到好处了,可是人民呢,最不利的还是人民。中标者为了弥补所送的红包数额,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以次代优,最后即使质量不过关,监管部门也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天发生意外了,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的可是人民群众啊。一切等到出了事故,经媒体曝光了,有关部门才开始追究豆腐渣工程的责任。可是一切的根源不还是在原先的起点吗?貌似党中央一直在强调加强官员的自我监督与检讨,可结果呢?还不是照样以权谋私?

官场的应酬,官员的带薪休假,亦或是公费旅游……所用的还不是人民的的钱?很多官员进入官场前曾信誓旦旦地要做个好官,廉洁清正。相信在那时,这确实是他们的心声。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得知不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得到上级的认可,机会不可能永远眷顾自己时,看着其他同事或是官场的**氛围,又有多少人仍坚守岗位,坚持着为民办事,清正廉洁呢?然而又有多少人开始给上级送礼,搞人际关系,为此得到升迁的机会?这与古时的用钱买官又有什么区别?当好不容易爬了上去,就开始收取下级的红包以赚回当初自己的付出。所以高层人员,凡是被举报查到的,哪个不是百万富翁?政府官员的政绩观,从一进入官场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记得上学期回家时,在公交车上,听到了两个位老人在谈论政府出台的增加公务员工资的政策。那是两位已经退休了的老人,谈话内容大致是,老人的退休金并没有丝毫增加,可是公务员的工资却又长了不少。如果是给军人或是已退休的军人涨工资,并无丝毫意见,但对于此,却十分不满。虽然可能两位老人有点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和对公务员的些许偏见,但是却是体现了政府政策的不得民心。现今又有多少官员会去走访群众,了解民意呢?对于要承担的责任也都是各个部门之间推来推去。真有点心寒啊。

三.完善监督体制,加强对官员的课绩与考察

在近些年来,上至全国性的非典疫情,下到地方范围的恶性事件,人们都觉察到不同层级的政府官员对事实真相的遮掩。各类迟报,漏报,瞒报等的行为造成了信息失真,导致决策失误,成为了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严重障碍。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不乏许多优秀监督体制的实例。唐代中期以后,中国社会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时期。与一系列社会变迁相应,政治制度的施行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唐代,中央集权政治比之前更有效能,课绩制度系统严整,文武官员受到考课规范相当程度上的制约。课绩结果直接影响到升迁的阶次与速度,因此成为官员们密切关注的问题。这边是唐代文官考核制度。唐代考课制度的效用不仅由考课的内容所决定,更是由其执行状况所决定。这涉及整个体制的运转方式,涉及层层课考事物的主管者,包括州郡长官,部门首脑以及中央人事机构的实际操作者的主观努力,也涉及决策集团的政策调整问题。唐代的课绩内容与衡量标准是由法规条令,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正式章程和临时性文件决定的。

在唐代的实际考核工作中,并不局限与“四善二十七最”之条目,而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衡量尺度。在考核的实施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在“善”状的评定对于“清白”的突出重现,另一方面是在“最”绩的审核中对于地方官员基本职责与业绩的认定。主要反映唐代前期状况的王梵志的诗,在其“任人做官职”一诗中,谈到地方官员任途升迁的理想前景时,就特别提到了“清白状”的意义①。在武则天时期,不但突出倡导“清白”善政,而且无情惩治贪赃劣迹,课考发挥了作用,与监察手段相辅相成,并行不悖。正如陆贽所说:

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尤务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
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荐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然而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②。

百姓生活的安定,涉及国家统治的稳定,是唐代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有要求,就需要考核。除了常规的考课外,又有经常性的监察御史分察巡按郡县,还有中央特专使的查访。唐代的中央使臣,监察官员在考察地方官员政绩时,比较注意当地的舆论。搜集百姓的反应,成为了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即使在现今,人民群众仍是国家的根本。经常考察民意我认为是十分,极其必要的。不但是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更是立国的根本。我认为我们可以以史为鉴,完善政府的监督体制,加强对官员的课绩与考察,在制度上进行约束。也许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政府官员纠正错误的政绩观吧。

参考文献:

1.敦煌写本P.3418,参见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662—666页。

2.《翰苑集》卷一七《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四部丛刊本;
《旧唐书》卷一三九《陆贽传》。

【篇3】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让学员们了解正确政绩观的内涵,充分认识错误政绩观的表现形式及危害,并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板错误政绩观的危害及理解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教学过程:

一部分:分析主案例

王怀忠的政绩观及其所谓的“政绩”

王怀忠曾经说过:“只要你能搞出政绩,就算你能,能上,但关键不是让老百姓看到政绩,要让领导看到政绩”。

王怀忠的所谓政绩:

任阜阳市市委书时,建阜阳机场,耗资3.5亿,历时三年,最终由于客源不足,机场进营1年就被迫关闭。

2、任阜阳市市委书记时,建“世界最大动物园”,耗资千万元,最后半途而废。

3、任阜阳市市委书记时,建电厂投入几个亿,由于缺乏科学论证,仓促上马,后半途而废。

4、任毫县县委书记时,有一年毫县乡镇企业产值只有几个万,为了显示他的政绩,结果上报材料中产值变成了几个亿;
他在任阜阳市委书记时,有一年阜阳市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4.7%,上报数字却高达22%,贫困的阜阳被王怀忠一吹,成发安徽第一,这些虚假数字成了他的开迁途中的一大“政绩”。

二部分:根据案例引学生思考问题:

王怀忠从一名孤儿至村记工员到县委书记、市委书记副省长最后成了一名死囚,导致王怀忠走上不归路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的政绩观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的主要观点:①好大喜功②搞形式主义③玩数字游戏⑤世界观有问题⑥政绩观有了问题。

三部分:教师授课内容

政绩,是党政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贡献,是领导干部德才素质在实践中的综合体现。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工作成果的认识、对自己行政行为的价值判断。

由于认识不同,价值判断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政绩观。

一、错误的政绩观及其危害和形成的原因

错误的政绩观

当前,存在于领导干部中的错误政绩观是千姿百态、花样百出,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唯数字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

这种政绩观就是以经济数量的增长、一些经济指标来衡量一个地方官员的政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而在当前又非常普遍存在的政绩观。改革开放以来,在相当一部分地方,政绩考核就是同经济发展的指标简单地划等号。这种片面的政绩观,它很容易将官员引入歧途。一方面是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只重视眼前和短期的发展,忽视甚至牺牲后代人的利益;
有的甚至是竭泽而渔,拼资源、拼环境,以换取一时的增长速度。过去我国由于过多地注重经济增长的速度,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造成资源大量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这种错误政绩观引导下,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所创造出来的所谓政绩,与其说是为民造福,不如说是为民造孽。

2、短期行为的政绩观

所谓“政绩不政绩,主要看任期”。一些领导干部为追求任期内的显性效应,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政绩,而对于那些费力大、见效慢但有长效的工作则不感兴趣。也有的领导干部创政绩只考虑自己这一任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不考虑为后任的工作打基础,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甚至有的领导为了树形象、出政绩,往往无视本地的客观实际,互相攀比,盲目上项目、搞建设。所以这种任期内的短期行为与其说是政绩,不如说是一种隐患、一种劣绩。

3、形式主义的政绩观

有的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喜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单,只贪图表面好看,不讲求实效,所谓“政绩不政绩,形象是第一”。在这种错误政绩观的引导下,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专搞能够树碑立传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专栽便于上级领导察看的“路边花”。上面列举的错误的政绩观和些例子,可能离自己很远,但是为我们敲敲警钟这是很有必要的。

4)本位主义的政绩观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能给本地区、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算是创造了政绩。因而他们创政绩只考虑狭隘的本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也不考虑其他地区和单位群众的利益。他们有的为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以邻为壑,大搞地方保护主义,甚至保护造假售假和严重破坏其他地区环境的企业;
有的为了追求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制定出台一些明显违背国家政策制度、损害国家利益的“土政策”;
有的为了增加本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廉价出售国有企业和强行出租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更有甚者,把“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丢到一旁,一味地谋求本部门机关自身的利益,仅仅把给机关修建多少干部宿舍、购买多少辆小轿车作为自己任职期间追求的目标,而不去努力为国家和辖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本位主义政绩观,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集体的利益,实质上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它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本背离的。

错误政绩观产生的原因

错误政绩观的产生,有主、客观两面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原因,即某些领导干部对政绩观认识的偏差:一是把政绩作为晋升的台阶,把政绩视为私绩。这样的人创造政绩就是谋私利。三是把有大影响的事情视为政绩而拼命干,而把访贫问苦解决百姓困难的事作为小事而不去做。

客观原因,当前评价作用领导干部的一些潜规则导致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的偏差。

错误政绩观的危害

不正确的政绩观表现形式不同,但其带来的后果一致,必然导致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滋生和蔓延。

一是图虚名,招实祸,误党误国。错误的政绩观它妨碍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导致信息、决策失误,造成人、财、物和宝贵时间的大量浪费。

二是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一些干部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上,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是劳民伤财,增加群众负担,必然引起群众反感,伤害群众感情,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虚假政绩,必然会诱发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风,从而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总之,在错误政绩观引导下,一些领导干部所创造出来的所谓政绩,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绩,而是败绩,甚至是祸害,这不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是“为官一任,积怨一方”。因此,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对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本质

错误的政绩观往往千姿百态、花样百出,但是正确的政绩观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1、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

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一项基七原则,列宁曾经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因此在看待干部政绩这一问题,同样也要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也就是说判断干部所做的工作,能不能称其为政绩,就是看它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干部的工作的结果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才能是政绩,而违法乱纪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事情,就不是政绩了。

2、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必然处于与其他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防止片面性。

3、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因此,在看待政绩这一问题上,同样也要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4、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为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从事何种工作,创造政绩的思路、方法,都应当符合客观实际,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功近利,不切实际地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启动一个工程,上马一个项目,应审慎考虑,其市场前景、资金来源、技术条件,全面分析人才状况,管理能力,客观分析对目前和今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带来的,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利国利民的真正业绩。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只会劳民伤财,造成“一代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

三、树立正确政绩观的主观努力和制度建设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并形成合力。从总体上讲,它涉及干部自身的主观努力和客观上的制度建设。

(一)干部的自身努力是创造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原动力

1、努力学习,是干部提高素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在实践中创造实绩的基础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一个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之下。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竟争日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实现大发展的基础已经奠定,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也大量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我们各级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一方面,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政治方向和思想保证。

另一方面,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与自身工作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每个干部的工作都是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所以,干部在学习过程中,就要紧紧抓住自己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力争学得更多一些,更深一些,更精一些,从而为创造实绩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再就是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对于党的各级干部来说,只有认真学习现代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才能洞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向,才能创造真实的政绩。

2、坚持两个务必,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保持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创建政绩这袋子上问题上,同样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牢记“两个务必”,并体现到工作中去。实践告诉我们,真实的政绩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贪图享乐出不了成绩,投机取巧更出不成绩,惟有重实干、求实效,才能干出真正的政绩。所谓“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人民的公仆,一定要彻底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坚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尽心尽力干出政绩。

3、牢记宗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正确的政绩观直接联系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因此,归根到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靠启动注重改造主观世界这个“总开关”。要牢记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名利。

要正确对待权力,进一步解决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用来谋取私利。我们常说权力具有两重性,当它用来为人民服务时,就能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一旦用来为个人谋私利,就会祸害百姓,危害国家,也会断送自己的政治前途。范匡夫曾说:“权力能使人高尚,也能使人堕落;
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掉一个人。”在我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他们牢记党的宗旨,把权力用在为党建功、为国尽职、为民造福上

要正确对待地位,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的职位是为党和人民利益奋斗的岗位,职位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服务,而不是谋私利的工具。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始终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地履行职责、创造政绩。

要正确对待名利,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奉献之名;
“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人民的利益。视人民利益重如山,视个人名利淡如水。古人说:“祝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二〉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是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物质保障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除了领导干部自身的主观努力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把正确的政绩观以制度来规范,靠制度来保证。

1、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在我们党内,“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之类害国害民的现象之所以能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很好地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个人决策盛行所致,许多地方、许多单位,进行一项决策,一般来说,都是领导干部说了算,甚至是一把手说了算,有的领导者依据自己的政治需要进行决策。有的领导是仅仅凭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进行决策。因此,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实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创造实绩意义重大。

2、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我国现行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是2002年中共中央制定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这一条例对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做出了严格而具体的规定,把群众公认、注重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

从条例的执行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当前的干部政绩考核内容体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指标设计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内容。有的地方,政绩考核就看GDP的增长,就看招商引资的完成数额,就看财税报表上的数据,其他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等都有要为之让路。二是考核内容比较随意。在一些地方,对下级官员的政绩缺乏科学依据,往往是上级领导一张口,就把某项工作作为干部考核内容。因此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首先:

1>要改进政绩评价和考核的内容体系.

当前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存在的第二大问题是:有些为了升官而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干部,还是通过种种手段如了愿。我们大家都知道,所有“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障碍。这些大搞“形象工程”的人,本是对党和人民的犯罪,本应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但事实上,许多大搞“形象工程”的人,不仅没有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反而高官厚禄、不断荣升。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出了问题,而是在执行条例上出了问题,即当前我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只注重让那些有政绩的人上的问题,而没有注重让那些搞政绩工程的人下的问题。因此,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其工作重点之二:

2>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即不仅让那些德才兼备,有群众公认政绩的干部“上”的问题,而且更在于让那些不符合《条例》规定,为了升官而大搞“形象工程”的人“下”的问题。

3>加强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民主制度,完善人民群众对于干部政绩的评价作用。目前,我国干部的考核主要在组织和人事部门中进行,对领导干部的评价和任用机制往往还是“自上而下”的,尽管近些年来,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在这种评价任用机制中(公示制度、群众考核制度),但是掌握干部评价与任用决定权的始终还是上级而不是群众。“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这种干部评价任用机制是导致一些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也是一些官员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

3、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在我国现行的干部制度和体制下,每一职务的委任,无不是由“管官的人”或“管官的部门”点头定职的,那么,一些制造“形象工程”的人不断高升,一些不该提拔的人被提拔,“管官的人”或“管官的部门”是否负有一定的责任呢?答案是肯定的,起码他们对此应负举荐不8当,用人失察的责任。2002年,中共中央颁实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六十五条指出: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用人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篇4】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为标准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予以切实保证。”政绩观直接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反映对待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创造政绩的目标取向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解决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问题。为谁创造政绩是为个人谋私利,还是为党和国家、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分水岭。

我国封建王朝的一些统治者早就知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的道理。而西方资产阶级,正如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所讲的,则要求官吏们“满足一些关键选民对他们政绩的期望”,以维护“统治者的合法性”。有的总统竞选人喊的竞选口号就是“你们比四年前生活得更好吗?”这些富于民本色彩的宣示,对于封建帝王成就霸业,对于资产阶级维护统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剥削阶级的任何政党,其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结果,各级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也就是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所作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正确政绩观的集中体现。遵循这一基本要求,才能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的问题,将树政绩的根本目的确立在“为人民谋利益”之上。

政绩观与所有的思想意识一样,既是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又给予社会发展以特有的能动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政绩观提出了历史性的新要求。共产党人创造政绩,在新世纪新阶段其价值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源出《诗经》的“小康”,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对衣食无忧、稳定安乐生活的向往。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将它同“中国式的现代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的直观表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了小康水平。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党确立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性目标,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只有以此作为创造政绩的价值目标取向,才能保证我们的政绩观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党,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的关键又在其思想观念,尤其是其政绩观。政绩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绩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哪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哪里的发展就有活力,就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老百姓就受惠;
反之,就会大起大落,就片面、畸形、代价沉重,老百姓就受苦。不但如此,政绩观还直接决定着每一个领导班子、每一位领导干部的成长,政绩观正确,其成长就健康;
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些年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然而,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比较模糊、片面,甚至错误,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不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模糊、片面乃至错误的政绩观,主要有以下一些表现:

一是偏。即片面理解“政绩”,将政绩只视为经济增长、等同于城市发展,尤其是等同于GDP增长;
忽略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忽略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忽略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忽略了人本身的发展。结果,加重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区域之间、人与自然等方面的失衡。

二是散。即只求局部、不求全局的政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自为政、以邻为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经济结构不协调。

三是急。即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求眼前政绩,不管身后“洪水滔天”。有的急,还是急于改变落后面貌;
有的急,却是急于个人升迁。但只要一急,就容易只重当前、不顾长远,只重速度、忽视质量,只重发展、不计污染,吃祖宗饭、砸子孙碗。有的甚至板凳还没坐热,就“新官上任三把火”,今天一个大规划,明天一个大思路,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四是虚。即华而不实,虚报浮夸,用“水分”制造“政绩”。这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恶性膨胀的必然归宿。一些领导干部重名利、轻政德,“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心浮气躁、做表面文章,重“显绩”、轻“潜绩”,善于包装、精于造势,甚至欺上瞒下,编造“GDP神话”,制造虚假“政绩”,为个人树碑立传。

五是混。即当官做老爷,不思进取,认定“无过便是功”,不冒风险、抱残守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庸碌无为、怨天尤人。这也是个人主义支配政绩观的一种结果。

错误的政绩观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后果是一样的。一是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造成发展的片面与畸形,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宝贵时间的浪费,严重阻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是滋生、蔓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
三是腐蚀干部队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诱发领导干部的懒惰思想和投机心理,助长党内和社会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和浮夸之风,挫伤真抓实干者的积极性。

消除错误的政绩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是实践、群众和历史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群众观和历史观的具体运用,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工作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客观的、科学的检验标准。

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就是要看政绩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实践是主体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人的主体性的发挥以客观实际为前提,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基础。我们各项工作的成果是否正确,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才能得到证明。实践既是创造政绩的大学校,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坚持用实践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把各项政策和工作落到实处。那些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急功近利的花架子、哗众取宠的空口号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只有符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客观实际的业绩,满足大多数人民意愿的业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业绩,才是符合实践标准的真政绩。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真正的政绩应当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样的实绩,不是虚张声势喊出来的,也不是“做秀”做出来的,而是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说实话、重实干、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以民为本,以老百姓是否受益作为评价标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归根结底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自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领导干部政绩的直接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为人民办实事的一致性。坚持用群众的标准衡量政绩,就不应仅仅看GDP多少、基础设施投资多少等等,而要看是否真正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要看那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生存状况、物质文化状况得到了多大的改变,要看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解决了没有,要看是否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最终要看广大群众是否认可。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只有为老百姓所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

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有些东西,今天看来是合理的、可行的,是成就,是功劳,但到明天可能就不合理了,就成了包袱,成了后遗症,有些东西甚至本来就是寅吃卯粮、杀鸡取卵。这种“前任政绩后任债,一任政绩几任包袱”的现象,不仅不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坚持用历史的标准衡量政绩,要求我们做决策、搞建设,必须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瞻前顾后,深谋远虑,既让今人满意,又让后人受惠,从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角度建树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政绩。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我们就能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勇于实践,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政绩。

三、创造政绩的根本途径是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也是正确政绩观的思想根基。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就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领导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自己的职位意味着为人民创造政绩的责任,个人的“名”应该是清廉之名、勤政之名、青史之名,“利”应该是党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为人民创造政绩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惟一正道。只有这样,才能把精力和心思用在工作上,自觉地追求符合人民利益的美名,才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的反映,是整体利益的体现,是我们创造政绩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特殊情况,是我们创造政绩的出发点。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方法论,是以求真务实为核心内容的党的思想路线。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与客观实际的结合中,去创造政绩。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科学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创造新业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坚持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真抓实干,是正确政绩观的特点;
投机取巧,则是错误政绩观的反映。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真正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既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一桩一桩地落实,日积月累,创造出人民满意的政绩。

求真务实创造政绩,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形成科学的政绩导向,为树立正确政绩观提供制度保障。最重要的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让党组织和党员群众、人民群众共同来选拔、监督领导干部,对那些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政绩突出的干部,给以褒奖和重用;
对那些无所作为、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坚决予以批评和惩戒;
对那些不把心思用在工作上,而是热衷于跑门子、投机钻营,甚至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干部,要坚决予以查处,从而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甘于奉献、争创实绩的浓厚风气。

【篇5】严守职业道德,树牢正确政绩观,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作者:付玉林

作者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ISSN:1001-8182

年:2007

卷:029

期:0z1

页码:218-219

页数:2

中图分类:F74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政绩观;科学发展观;唯物主义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都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但当前也有少数党员干部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了很大损失.文章在针对上述现象进行披露的同时进一步指出了什么才是正确的政绩观,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推荐访问:严守 职业道德 政绩观 严守职业道德 树牢正确政绩观 严守职业道德 树牢正确政绩观 严守职业道德 树牢正确政绩观 争做文明员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