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对党史教育活动认识和体会(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01 11:50: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对党史教育活动认识和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对党史教育活动认识和体会(范文推荐)

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5篇

【篇1】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对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初步认识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应运而生。现代教育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育方式发生的巨大的变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它使当今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形式、教学结构,以致教育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网络技术革命已激发生物学教育理念、内容与方法新一轮的研究与变革,实现网络技术与生物教学有效融合,能够全方位提高教学水平,进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普及;
网络技术; 生物教学; 教育技术

正文:
现代教育媒体,包括视觉媒体:幻灯、投影、缩影资料等;听觉媒体:广播、录音、激光唱机、电子音响等;视听觉媒体:电影、电视、录像、VCD、VD-ROM等;交互媒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对教育信息的采集、接受、传输、存贮、加工、显示,从量的大小、速度的高低、显示效果等方面,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传统教育媒体:教科书、图书资料、报刊、插图、表格、图表、黑板、实物模型、标本等,从原理上说能够实现其对教育信息的传输、存贮、加工、显示等功能,与现代教育媒体相比,信息来源狭窄,传输速度慢,存贮容量小,加工方式和结果粗糙,显示方法和效果简单等。

网络技术与生物教学融合的教学模式有:教师、学生借助网络技术,可以采取讲授、个别学习、讨论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共享网络资源,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将网络技术合理地运用到中学生物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具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成为中学生物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与主体目标。因此,将网络技术运用到生物教学中,利用其优势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必将对生物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及其它电教媒体引入生物课堂,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起到了较好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生物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计算机的出现给教育技术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正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和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了开放、合作、和谐的课堂教育模式,适应了现代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变革了传统教育过程的特征,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教学媒体也由教师的教辅手段、教学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也由“教师讲、学生静听”转变为“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协商、讨论和意义建构”。

能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水平情况的需要,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以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段,具体形象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不受时间、空间、运动状态的限制,帮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知识。因此它有多方面的功能。

1.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来说,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就是提高教学速度。通过对学习比率、注意比率、记忆比率的研究,可知在学习中,眼和耳最有效;
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因此,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能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较佳的学习效果,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高教育质量

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利条件;
它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教材易于理解,便于记忆;
它有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智力发展;
它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实现因材施教;
同时它为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更好地促进教学相掌。

在生物教学中它的作用功能也很多,比如在对实物或标本的观察中直观性原则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确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遗传规律中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之间分离及组合的互不干扰性,属于微观的、动态变化的且肉眼难以观察的,因此是教学难点,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完全能够模拟原始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而分离,又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的动态变化,这样通过化静为动,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的想象为具体的图像,轻而易举地达到了突破难点、加深理解、方便记忆的教学目的。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办学条件的改善,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配制了多媒体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学生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高度交互性进行自主学习。它能有效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学员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分析事物特征,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比较等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思考诱因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使其发挥创造潜能。总的来说也就是:

1、丰富课堂形式,激发习作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是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它能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2、发展智能,促进思维和想象能力。

3、提供广阔的舞台,激发习作能量。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工作接班人,基本的教学技能是必须具备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让我受益匪浅。

现代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就是把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指导思想,采取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一个教师面对着全班不同智力、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按照同一进度、同一方法进行教学,即使教师希望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适应其能力的个别教育,也是很困难的。那些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学生,由于处在不利的学习环境中,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指导思想,采取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使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任意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各种工具,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真正实现了个别化的教学。如果学习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协作学习,通过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学生,甚至与认知工具之间的交互得到解决。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越来越依仗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思想上有了转变。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的更新,思想和观念转变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上来,转变到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转变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上来。

这门课程的学习给我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做好了一定的基础。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门课程的学习机会,并感谢现代教育技术老师为我们讲解疑点重点难点。

【篇2】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我对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学生的安全工作,责任重大!有位教授说:教师是安全之魂,学生是安全之本,班级是安全之实,活动是事故之源。在学校安全教育学习 中,认真阅读了镇中心学校印发的《预防中小学安全工作指南》后,收益很大。对安全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大的提升,增强了对安全的防范意识。确实感到了做好安全工作责任的重大。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自己的安全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再次认识到学校安全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确保学生安全保护教育工作中,我觉得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要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事关千家万户,责任重于泰山。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存空间,建立安全有序的生活、学习环境。确保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既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家长们的愿望。作为教师的我,在以后的把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负起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职责。安全工作是一个学校的首要事情,每个教师都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可在现实中,很多教师认为安全教育是学校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情,与他们无关,他们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殊不知,我们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教师工作是一个特殊的事业。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肩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并且,教师自身的言行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在校园安全工作方面,教师必须首先树立起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安全工作的开展建立良好基础。教师是学生安全的责任人,要努力增强安全责任感:首先要认真学习一些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施教的意识,自觉杜绝体罚学生、辱骂学生等侵权行为。其次,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安全制度的学习,认知学校事故出现的类型,结合以前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发生的原因,掌握意外事故的防范对策和应急措施,保证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且全方位地实施安全保护。

第三,要明确教师的安全职责,对发现的不安全因素或者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或及时上报。

另外,了解安全事故的范围,做好预防和处理。作为学校教师的一员,平时要对学校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方面了如指掌,并做好预防措施,通过会议、墙报和座谈等方式及时和反复向学生宣传,教会学生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事态的扩大,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说得多实在啊!且看一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吧:据新闻报道我国每年死于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 约 8万人,是职业意外死亡率的 4-5倍,我国每年死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少年儿童高达数千人。多么可怕多么残酷的事情!鲜活娇嫩的生命,还未绽放青春和美丽就这样消逝了。她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承载了多少人的希望!作为教育者,怎不为之动容?

春天是个播种的季节,孕育着希望的开端,预示着未来的收获。少年儿童正值人生的春天,对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无疑如同在生命中播下了平安的种子。俗话说,春种一粒籽,秋收万颗粮。要切实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抓好少年儿童的安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抓好学生的安全教育,重要的是开展好学校安全防范与处理。安全教育要从小事做起,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做到润物细无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怎样才能唤醒呢?我认为应做到几点:

1、从听到的小事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教育过程中总会听到这样那样的事儿,其中不少是进行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挖掘,学生会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师组织学生平时注意收集广播、电视、生活中听到的安全事故,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对学生收集的材料和体会进行汇总 同时教 师进行必要的点评,并张贴宣传,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

2、看到的小事进行安全防范教育。

眼睛是我们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生活中看到的许多小事同样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隐患不可根除,也时时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如:学校集体会结束时,学生端者着 凳子上楼梯,前边二年级一瘦小女生被拥挤的人群一挤,失去重心,侧身倒地,几个男生跨过女生而去„„ 这种情况就经常在我们学校集会时出现,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在班队活动课上让学生讨论:假如有同学不小心把这位女同学挤倒在地上踩去了,后果会怎样?假如你当时就在这位女同学的身边,你会怎样做?假如你是这位女同学,你会怎么办?学生通过充分的讨论后积极发言,认识到位,提高了类似安全事故发生的防范意识。

组织学生寻找发生在身边的安全事故及藏于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小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的公告栏,让学生得到警示教育,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在小事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少年儿童活动的领域愈来愈广,接受的事物愈来愈多,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经验,自我保护意识及避免伤害的能力也比较弱。因而他们往往在突发事件到来时容易受到伤害。正因为儿童应付各种异常情况的能力极其有限,而且仅靠大人跟在身边保护是不可能的。所以,积极的办法是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树立自护自救观念,掌握自护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 力,使他们能机智勇敢地处置遭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危险,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护自救。

“有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把手割去,捏着伤口,哭着,跑进教师办公室请求教师的帮助;
有同学上体育课,不小心脚上擦破了皮,哭着„„”各种各样的大小问题全部找老师,学生已没有自己处理的意识。针对这一点,召开班会,倡议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

从此,学生在校园中发生的一些小意外,能自己 简单的处理,并在处理时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协作,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体验。

4、我们要对儿童进行以“生命大于天”的自我保护教育,让他们知道保护生命是现代社会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本着“防患于未然”的原则,我们应针对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从校内学习和校外活动、家庭生活,以及预防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方面,向孩子介绍一些有关交通、消防、用电等安全常识,提供预防和紧急应付各类事故的常用措施和方法,教会他们识别常见的安全符号和标志,告诉他们常用的求救电话号码 增强“免疫力”。5、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在现实生活中,既有许多有利于 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因素,同时也不免存在一些消极、甚至有害的因素,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颓废、丑恶的生活方式沉渣泛起,正在毒害人们的灵魂,败坏社会风气,成为诱发犯罪、破坏社会的一大公害,严重影响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 从小事抓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达到自我教育,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运用正面教育,先入为主,不断提高少年儿童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行为侵蚀,这才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6、 六至十二岁少年儿童正处在身体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开始逐渐的变化,特别是具有强烈的求知意识。虽然识别能力、自控调节能力都存在不少缺陷,但如果认为他们还未成年,就不尊重他们的意识与行动,无视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发展水平,则往往会使幼小的心灵产生扭曲,产生心理障碍。

因此,应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们的愿望,重视他们的意见,把他们放在平等的位置,创设民主愉悦的氛围。既不能过于溺爱,也不能严加管束,严而无格,更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征的少年儿童,采取耐心、细致的引导,进行有关生理、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与周围的人与事,引导他们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当他们有了进步,及时地勉励其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一旦遭到挫折,热情鼓励他们去克服。

我们在加强教育、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尊重儿童个性意向的正确发挥,才能有利于消除各种心理障碍,让他们学会自尊、自爱、自信,提高他们的自主、自制、自理能力,增强应受能力与承受能力,也才能使少年儿童自我保护得到体现。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
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大地苏醒,春风又绿。我们要把平安的种子撒播进少年儿童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更美的和谐校园之果。总之,预防胜于一切,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得到有力的保障,教育工作者应当全力以赴。

【篇3】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保持党的纯洁性心得体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全党都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高度,从应对新形势下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出发,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掌握党的理论、加强党性锤炼指明了方向。


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保持的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坚实基础。保持党的纯洁性,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新形势下所要面临的各种风险,帮助我们合理应对各种考验、通过各种挑战,从而让我们可以更无畏地为人民服务,更从容地为质监事业奉献自己。以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本职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党的纯洁性教育谈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充分认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从本质上讲,党的纯洁性同先进性是一致的,纯洁性是先进性的重要体现。”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党的生命之基、活力之源。保持党的纯洁性,事关党的生存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其一,保持党的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人阶级的第一个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在为同盟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就特别规定了每一个支部都要对它所接受的会员的品质纯洁负责,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纯洁性做出规定,也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指明了基本方向。列宁从一开始建党,就围绕党员的纯洁性问题,同机会主义分子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他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要维护我们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我们应当努力把党员的称号和作用提高,提高,再提高。”列宁认为党的力量和作用更多地取决于党员的质量,他强调“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宁可十个办实事的人不自称为党员,也不让一个说空话的人有权利和机会当党员。”老祖宗的经典论述,一方面提出了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要求,一方面也体现了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衡量标准。 

  其二,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保持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目标。早在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就决定吸收党员要特别谨慎,严加选择,把真正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同志吸收到党内来,以保证党的纯洁性。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要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就要有一个有纪律的、思想上纯洁的、组织上纯洁的党,合乎统一的标准的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展了“三反”运动和党内整风运动,提出了“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目标,用几年的时间对全体党员进行了教育和重新登记,大大提高了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也从组织上纯洁了党的队伍。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党胜利后,会有一些动机不纯的人,“他们为着取得名誉和地位而入党,他们在入党以后,不去支持群众的利益,反而妨害群众的利益”,这要求党“对于党员提出更高的标准”。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把反腐败斗争同纯洁党的组织结合起来,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保持党的纯洁性,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近期,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再次强调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向全党提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新要求,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做好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其三,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一个政党过去纯洁不等于现在纯洁,现在纯洁不等于永远纯洁。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长期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更加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保持党的纯洁性是经受“四种考验”、抵御“四种危险”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过,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另一方面,保持党的纯洁性是解决党员、干部队伍突出问题的需要。当前,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总体上是纯洁的,但也必须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内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的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有的作风不正,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讲原则、不负责任,言行不一、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奢靡享乐,个人主义突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
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虽然只是少数,但严重影响党的纯洁性,必须引起全党警醒。经受考验,抵御危险,解决党员、干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最根本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结合党的纯洁性查找差距

1、宗旨观念还不够牢固。自身存在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有时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滋长了个人的主观意识,没有把自己想法与实际要求相结合。
2、争创一流的工作干劲还有差距。思想不够解放,对自己的工作虽然强调每年都要有新的提高,但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满足于不落后就行,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为领导服务方面思考的不够细致,在今年的工作中出现工作失误的情况。
3、党性修养方面还存有不足。主要是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锻炼不够,思想上还缺乏免疫力,没有真正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三、认真整改做好本职工作

针对以上问题,我深刻识到,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坚持工作不忘学习,学习必须与工作密切结合,这样才能行之有效。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本职工作。 
1、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掌握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时间,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胡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刻苦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丰富的理论知识武装头脑。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更新工作观念,掌握工作方法,从而创新工作思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2、勤于思考,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一个人仅仅学习而不思考,那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考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这时要正确认清形势,把握好大局,妥善处理好矛盾。在工作中面对服务对象,一定要注意沟通方式和方法,要开动脑筋,想他们所想。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根据岗位工作职责,积极思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 
3、严于律己,拼搏奉献。始终把自己的职位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看作是一种责任,看作是一种奉献,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管好自己,发扬拼搏奉献精神,从我做起 ,从一点一滴做起,以单位为家,以实际行动,树立办公室的窗口形象,为部门和基层做出表率。

【篇4】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对督导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一、督导工作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要深化,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秩序要稳定,教学主管部门任务繁重,需要有督导员协助。

2、青年教师对教学规律不熟悉,教学内容方法要不断改进,需要有教学经验的督导员辅导。

3、每位教师的讲课都各有特点,各有所长,由督导员去总结传播,有利于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4、教育改革中不断出现新问题,需要有组织地研究解决,督导员有教学经验,担任研究工作比较合适。

5、教学工作中各种评优评先活动,有督导员参加,能增加其公平公正性。

6、实行督导员听课制度,就要求老师要备好课,无形中促进教师重视教学。

7、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退休后做督导工作,可以发挥余热,他们的经验,可以说是一种财富,不加利用,实在可惜。

8、大学生中存在许多思想问题、认识问题,从而影响学习,仅靠团委和学生处,力量不够,督导员多是老教授,有威信,有经验,做学生工作效果更好。

二、督导工作的作用

2002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时,我们督导工作做了一次总结,认为督导工作起了“十大员”的作用:

1、参与各种教学管理,如教学检查、考场巡视、检查教学秩序等,起“管理员”作用。

2、听课、交谈、辅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起“辅导员”作用。

3、在领导与师生之间架桥梁,及时传递信息,起“联络员”作用

4、指导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起“指导员”作用。

5、宣传教育改革精神和老师们的教学经验,起“宣传员”作用。

6、调查、研究教学中的问题,起“调研员”作用。

7、参与教学工作规章制度的制定,参政议政,起“参议员”作用。

8、参与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担任讲课,起“教员”作用。

9、参与教学工作的评优评先,起“评审员”作用。

10、参与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起心理“保健员”作用。

三、我们的做法

上面讲到“十大员”,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仅对“辅导员”和“指导员”两方面讲讲我们的做法。

(一)辅导员

主要对象是刚上课或上课不久的青年教师。

1、督导员要摆正位置

督导员与广大青年教师的位置是平等的,既是同志,也是朋友,没有上下高低之分。听课的目的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为了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搞好与教师的关系

第一次听某老师的课时,要向他讲明我们是同志、是朋友。谈话的态度要诚恳,推心置腹,解除老师的顾虑和听课的压力。

有人说“听课就是挑毛病”,我们认为这要看挑毛病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为了打小报告,为了整人,显然不对。一般老师上课,只要不是故意不好好上课,都是有优点的,存在不足之处也是正常的、难免的。如果为了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善意地指出不足之处,对任何想改进教学的老师都是希望听到的。实践证明,绝大多数老师都欢迎提出缺点或不足,有的老师专门约我们去听他的课,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让我们挑挑他的毛病,看来,同样是挑毛病,目的不同,效果就不同。

有人说“督导员能什么都懂吗?”,当然内行听课效果会更好,但每门课都设一个督导员是不现实的。对于外行听课,我们认为,一方面可当作学生听课,从做学生的角度提出希望,也有可能提出内行不能提出的问题。另外,可以从教学的共性提出看法,这对刚走上教学岗位的老师是很有帮助的,不管什么课都有共同的目标,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感觉到收获很大,这堂课没有白来,很受启发,很喜欢听,在知识量上感到短短50分钟都学了很多东西,在智能培养上感到很开窍,很受启发,在趣味性上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越听越想听,这应是每位老师都追求的目标,课程不通,虽不能照搬,但道理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不是说外行就不能听课,事实证明,我们给年轻老师讲这些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是很受欢迎的。我们曾有某门课的老师讲他如何教课,讲他的经验,从教学方法到具体实例,曾被不少不同课程的老师借鉴。

我校是97年开始实行“督导制”的,下文时恰好与“教师工作考核办法”的文件同时下达,因而造成部分老师的误解,认为学校在想办法整老师,“督导制”是措施之一,督导员是帮凶。当时也有好心同志劝我们说,“退休了,还去得罪人干啥啊?”我们说我们的想法恰好相反,不仅不是去得罪人,而是去助人,去交朋友,以同志和朋友的身份去听课,去交谈,诚心诚意帮助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有什么不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老师们接受了我们,关系比较融洽,从未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不少老师还主动相约,希望听他们的课。

(二)指导员(主要是对学生)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较多的学习障碍或思想误区,突出地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方法不适应,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搞好学风建设是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我们感到有两种切实可行的,很受学生欢迎的方法。

1、面对面和学生对话、交谈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只要写个通知,写明时间、地点,由某教授解答学生问题,学生自由参加,通知一出,就会有很多学生踊跃前往,并积极写条子提问题,问题之多,几个小时都回答不完,学生人数有增无减,说明学生需要而且欢迎这种做法。

2、专题报告

专题有很多,如“成才之道”、“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学习方法”等,下面以“成才之道”为例谈谈所讲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不学习的“理由”为何不成立

不少学生不学习,问其原因,他们能说出许多不学习的理由。例如:

(1)成绩不好不一定能就业,学习好也无用。

(2)认为专业不好,没人要,不喜欢学,学不进去。

(3)认为学风不好,大家都不学,自己也学不进去,这边刚想学,那边“三缺一”,学不成。

(4)认为知识更新太快,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就过时了,学也无用。

(5)在高中就做好了到大学玩的准备,叫“高中苦三年,大学拼命玩”。

(6)到了大学不再升学了,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

(7)认为学校条件差,老师讲得不好,不想学。

(8)认为教材内容陈旧落后,学也无用。

(9)认为大学里所学的东西都是皮毛,根本用不上。

……

以上这些“理由”,显然不成立,不能作为不学习的理由,但不少学生不明白其道理,只要他脑子里有一个不学习的“理由”存在,就会影响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不学。有些道理虽简单,但需要有人给他们讲,我们的讲法不一定恰当,只是作为例子说说,如“专业不好的问题”,我们认为专业好坏都是相对的,没有十全十美的,凡是经批准设立的专业,都是国家需要的,只要肯努力,行行出状元,对专业不喜欢,常因对其内容和意义不了解,通过学习,了解了,就可能产生极大的兴趣。巴甫洛夫就是听了生物老师的课才喜欢生物的,后来成了生物学家。退一步说,即使学到毕业,仍不喜欢也没有关系,因为学任何专业都会学很多课程,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学了都会增长智慧,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有了大学毕业生的水平和智慧,将来干什么,学什么都可以,况且在学科互相渗透、日益深入的今天,只懂得一个专业是不够的,现在学什么专业都不会白费,至少在你没有改变现状(如转专业)之前,以专业不好为理由,不学习,空耗大好时光是不对的。

第二,讲大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的理由

(1)上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深造,不学习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意义。

(2)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一需要十年寒窗考个高分,二需要父母的血汗钱,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来之不易。你们会深有体会,每次讲到这一点,不少学生都会低下头来,表示认可或内疚。

(3)四年大学生活是人生最宝贵的学习时间。有了高中的基础,又正当青春年华,精力充沛,一无工作,二无家务,无任何负担,是集中一切精力学习的大好时光,是长知识长智慧最快的四年,真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当十分珍惜。

(4)各种应试的需要,考研、考博、考公务员,晋级提升,各种应聘等,都需要在大学刻苦学习打好基础。

(5)社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需要真才实学。

(6)社会主义制度是按劳取酬,要想高酬金需要大贡献,要大贡献需要高智慧,高智慧来源于刻苦学习。

(7)学科间交叉渗透,说明仅懂一个学科不行,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意味着学习要更努力。

(8)知识更新快,这不仅不能作为不学的理由,恰好相反,要更加努力才能跟上形势,没有今天的基础,学不了明天的东西,只有紧跟,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

每次报告不仅讲道理,并有生动的实际例子。报告结束,学生常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有的学生激动不已,下决心不再混日子了,要好好学习,订计划,学外语,考研等。

以上是我们的想法和做法的部分内容,道理讲得可能不深不透,甚至有不当之处,希望同志们指正。

 

四、问题和建议

1、教师中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仍较严重,有人说“科研百利无一害”,而 “教学百害无一利” ,虽然言词有点过分,但科研确实吸引人,搞科研有经费,用着方便,有了成果,名利双收,大的成果可一鸣惊人,能破格晋级,一项高科技成果能成百万富翁,即使失败,一纸总结完事,因为科研允许失败。而讲课好,一评职称无用,二课时酬金不多得一分,教学成果与科研相比,不仅降级,而且对退休工资毫无用处,好不容易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教育厅两次下文退休后全额工资,都被人事厅否定,教师对教学工作看不到任何希望,何来积极性?这不能怪老师,而是教学工作缺乏政策导向,仅靠督导工作,不能解决教师的自觉性。建议出台导向性政策,鼓励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也利于督导工作。

2、教学工作缺少竞争机制,教课好坏基本无区别,教课再差,也不担心无课可上,建议教学工作适当引入竞争机制。

3、建议教育厅设立省督导组,指导全省督导工作。

4、建议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协作,距离近的学校可以互相听课,互相参评,互相做专题报告等。

 

                                     河南农业大学督导组

                                     2005年4月3日

【篇5】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关于对GDP的认识和体会




关于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认识和体会

赣榆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李 康


摘要: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反映经济总体状况最重要的指标,是对经济运行表现做出概括性衡量的总量指标。GDP通常被人们视为国家和地区财力与竞争力的标志,它每年的增长率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好坏的晴雨表。特别是在我国,一段时间以来过度的GDP崇拜,更令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考核各地党政领导政绩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日益关注,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GDP又饱受非议,甚至出现了取消GDP统计的声音。有鉴于此,在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弄清楚GDP的基本概念、主要用途及其局限性,以便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这一宏观经济指标。

一、GDP的不同计算口径和我国的特色统计 1、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学术上讲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者在实际中应该是统一的。在实际核算方法上,GDP的三种表现形态表现为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
2


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GDP及其构成。

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2.收入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等于GDP。

3. 支出法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十资本形成总额十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按三种方法计算的GDP反映的是同一经济总体在同一时期的生产活动成果。从理论上讲,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受资料来源的口径范围的限制和计算方法的影响,要保证这三种计算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等几乎是不可能的。

2、我国GDP的统计方法
与西方国家的GDP统计都是按照支出法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不同。我国采取的是统计各个部门增加值的方法来核算GDP。核算体系不论从理念上还是从技术上都偏重于从生产过程中来进行统计。在核算实践中, 在某些产业如农业, 我国使用生产法。在某些非物质生产产业使用收入法,所以我国的GDP核算体系是一种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增加值的体系。在世界上独此一家, 堪称绝对中国特色,由于技术和观念的局限, 我国GDP的核算结果同采用西方支出法核算的结果有着很大的误差。
中国的GDP统计数据体系,主要是以生产法统计GDP。在每一季度过后约20天,中国政府便会公布以现价计算的GDP绝对值,和以不变价计算的GDP增长率。除总数外,中国政府还公布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GDP现价绝对值和
3


以不变价计算的增长率。这八个数字就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季度GDP数据。至于以支出法计算的GDP,则只会在次年年底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发表,因此影响了时效性。
二、关于GDP的几点认识 (一)要客观公正评价GDP GDP指标的产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结果,其在分析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GDP只是浩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个指标,不能要求GDP满足所有的分析需要,世界上没有一个统计指标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真正掌握GDP的内涵,辩证看待GDP,才能客观公正评价并正确使用GDP数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GDP的积极作用
(1)反映经济增长率。GDP是衡量一定时间经济产出总量的代表性指标,经济增长率的变化用公式表示为:(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根据经济增长率,可以进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各需求成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数。
(2)进行结构分析。GDP作为增加值的总和,一是可以反映产业结构,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以及各产业的内部结构。二是反映地区结构,即各地区增加值占GDP的百分比。三是反映分配结构,即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的份额。四是反映支出结构,即GDP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份额。
(3)进行国际比较。对不同国家进行经济比较,可以反映一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经济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国民富裕水平
4


等方面的差异,但由于不同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是采用本国货币为计算单位计算的,因此要考虑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差别,通常用购买力平价法来调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两国的比较。
2、GDP的局限性
(1)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人们各种生产活动,在创造价值的同时,必然要消耗一些自然资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作用。GDP只核算了生产活动的成果,但生产活动对资源环境带来的破坏和所付出的代价,GDP则无能为力,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2)GDP不能准确地反映一个国家财富的变化。一个国家财富能否有效地增长,不仅取决于GDP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大小,还取决于其质量。国民财富的变化不仅与当年积累的财富有关,也与往年财富在今年的损失有关,如果固定资本没有到使用期限就不得不报废,那么它们再多也许都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国的国民财富。比如我们盖了许多厂房、住房,修了许多道路、桥梁,但质量差,没有多久就不得不拆除,一建一拆,虽然GDP数据有所增加,使得GDP表现得一派繁荣,但国民财富不会增加,反而可能会减少。
(3)GDP不能反映人们的分配、贫富差距状况。GDP是一个生产指标,其核算只给出了当期可用于最终使用的经济产品总价值,本身并不等同于一国国民当期所获得的总福利,也无法体现国民经济不同组成部分在经济产品以及福利获得程度
5


上的差别。因此无法用这个指标反映国民生活质量状况、收入分配平均情况等。实际GDP反映一国或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是一个区域的富裕程度。正因为如此,人们把GDP作为反映宏观经济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比如,休闲活动是与工作相对立的活动,增加工作虽然可以增加GDP,但也会因为占用休闲时间而引起福利损失,因此很难说GDP与社会福利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所以说GDP并不能全面衡量社会福利水平。

(二)要用实体经济支撑GDP 1、西方各国的GDP统计着力点。一般西方国家都是按照支出法来进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这是由于西方国家在其经济传统上就很重视消费和资本形成的观念。而且也是因为西方国家的法律金融技术制度非常成熟, 个人消费和个人收入统计系统非常发达, 是一种社会进步的表现,这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表现。
2、我国拉动GDP的增长极。目前主要是依靠“三驾马车”。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内需还是投资、出口,均需要实体经济的支撑。
6


要重视资本的形成,离开实体经济的发展,资本形成无从谈起,经济增长无以为继。
(三)要正确引导舆论对GDP的关注
1、逐步淡化“唯GDP论”观念。不要过度关心GDP增速和总量。上级对下级领导干部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往往比较关注GDP,这也是必要的。但政绩考核本来就应当是一个指标体系,而不是某个唯一的指标。“唯GDP论”的要害,是把GDP当作唯一的考核指标。其特点是顾此失彼,其后果是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重污染,惠及民生少。最严重的是虚假统计,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地方GDP之和超过了全国总量。据统计,31个省份2014年的GDP总和约为68.4万亿元,超出全国GDP总量(636463亿元约4.78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差额比2013年有所减少,并且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减少。数据显示,自1985年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核算GDP数据以来,经常出现地方统计总和高于全国GDP总量的局面,且有递增之势。例如,2009年各省份GDP之和超出全国2.4万亿元;
2010年超出3.6万亿元;
2011年超出4.8万亿元;
2012年超出5.7万亿元;
2013年超出6.1万亿元。
2、淡化GDP增速,提高GDP质量。2014是深改元年,也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第一年,数据显示,全国31个省份2014年GDP增速较2013年普遍回落,在增速普遍回落的同时,各地2015年的预期增长目标也大都进行了下调。2015年,除西藏GDP目标与去年持平外,北京、河北等26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上海则干脆取消了GDP目标,
7


只提出了“经济平稳增长”。但是不提GDP发展目标,或者淡化GDP,并不是对经济发展速度完全不关心,而是将之前的“过度关心”,还原到了一种很正常的状态——相比简单“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而导致的一些地方、部门对发展速度推崇备至的一些做法,比如即使因为盲目的大干快上引来地方经济发展结构失衡、产能过剩、负债加重、环境恶化等一系列恶果,仍然不放弃“唯GDP论”。现在的淡化,说明各地方的工作视角,已经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转换到了寻求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上。在经济步入转型升级的趋势下,调低、淡化、优化GDP增长目标其实是地方政府适应新常态的思路。
3、淡化GDP考核后,我们应该看什么。在我国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尤其对欠发达更是如此。没有一定的GDP增长,改善民生也无从谈起。作为一种简单、直观、易核算的经济发展指标,GDP在新常态下仍然有很大意义。即使是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不提GDP指标的上海,在2015年的发展计划报告中,仍保留了经济增长目标(7%左右)。有观点认为,现阶段搞GDP崇拜是落伍,不要GDP则是“任性”。不能盲目崇拜GDP,但也不能简单抛弃,品质好的GDP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最优选择。
三、进入新常态,我市应如何看待GDP的增长
各地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发达地区比如上海、苏南等地,经济发展全国领先,已经迈入“现代化”的门槛,可以不再关注GDP指标,这样可以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民生、社会
8


管理、文化等其他领域,但是,对于尚处包括赣榆区在内的连云港欠发达地区,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市发展不足的矛盾依然很突出,整体上仍处在一个攻坚克难、爬坡追赶的阶段,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依然比较大。即使在省内,也是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几近超过。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仅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的经济发展就必须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速度。如果增速放缓,不仅发展不足的问题会进一步突显,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

所以,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仍然是发展;
不仅要发展,而且要加快发展,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也就是说,现在只有使GDP保持在一个比较快的增速上,我们才能够因为快速的发展,而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领域和民生项目的建设。同时,也才能因为发展而保证较高的就业率,以就业维系稳定,以就业保证民生,以就业促进更好更快的发展。

当然,追求快并不意味就不要好。取消GDP指标考核或者下调增速,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GDP这根紧绷的弦松下来,追求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GDP;
就是要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消化产能过剩、安全生产等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等内容。

应当说这种换挡调速下的发展速度的适度回落,既是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选择,也是发展思维、发展方式转换的一个积极信号。


9

推荐访问:党史 教育活动 体会 对党史教育活动认识和体会 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 对党史教育活动的认识和体会不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