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市人大对于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8 18:0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人大对于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市人大对于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报告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两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为主线,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这次调研的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两个重点内容,给我们的突出印象主要有三点:

 一是工业为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两地毫不动摇坚持市委“工业强市”战略,突出工业经济发展首位度,为高质量发展做强实力基础。*县突出工业“主引擎”,实施“工业企业*强”培育工程,启动企业上市五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园区合作突破年”“亲商助企升级年”。*市围绕“进军五十强、率先现代化”目标,抓工业项目调度、招引和要素保障,*年兑现财政奖扶资金*亿元,盘活闲置用地*亩,谋划*产业集群。目前,*市规上企业*家,其中亿元以上*家、十亿元以上*家。

 二是“三农”为重的定位越来越夯实。*县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三大行动”。今年新建、在建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项目*个,建设资金累计达*亿元。积极打造特色小镇,实施“农业+旅游”战略。建成美丽乡村*个,其中省级*个。*市持续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年”活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探索农业经营新业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获评全国首批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

 三是真抓实干的作风越来越鲜明。在两地调研中,通过企业家和基层群众的了解,县、乡、村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市委“四个聚焦”要求,以强烈的发展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和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定下来的事情,能够以“钉钉子”“马上办”“办到底”的工作作风抓好落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与企业家真心实意地打交道,做到“清”上加“亲”“清”上有为。

 在调研中,两地也反映出在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一些困难,比较突出的有用地、人才、金融等要素保障不足等,需要各级用创新的办法、务实的举措,攻坚克难,有效解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历史性机遇,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期。结合调研中各方面了解到的情况和我们老同志的一些思考,提出以下四条建议,仅供参考。

 一、着眼一体化,在区域合作中主动作为

 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我市位于*苏浙三省交汇区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当前,*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审议了《*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我市作为*城市群、*城市经济协调会、*科创走廊、南京都市圈的重要一员,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在机遇面前,只有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才会真正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我们建议:

 一要强化主动对接。充分利用*一体化各种平台和议事机制,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加强党政领导、业务部门、企业群体等各个层面的互通信息、互动交流、对接合作。对一体化发展中,交通互联互通“断头路”等突出问题,重点用力推进解决。

 二要强化规划协同。超前对接谋划“十四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站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一步精准把握我市的发展优势、发展方向和重大举措,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各层面,推进与*地区的规划衔接。

 三要强化产业合作。在*一体化产业合作发展中,关注发达地区的产业调整动向,结合我市实际,精准定位我市产业发展布局,主动强化与*地区的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二、 立足高质量,在统筹发展中做强工业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调研中了解到,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市委关于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的工作方针,把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集中精力抓工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建议:

 一要保持抓工业的恒心。工业基础薄弱是我市的弱项,而且抓工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立马见效。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干部始终按照市委工业强市的战略部署,始终保持抓工业的恒心和韧劲,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把工业

 放在突出位置,研究解决工业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保持方针不移、力度不减、工作不断,做大做强工业,增强经济实力。

 二要保持高质量的准心。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在工业发展上处理好扩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关系。坚定落实新发展理念,在与*地区产业分工协作中,注重引进层次高、能耗低、前景好的产业,同时抓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可持续发展。我市宛陵科创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下一步要在提升实效上下功夫,扶持项目发展,推进成果转化,早日发挥作用。

 三要保持攻难点的决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对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下决心攻坚克难。针对用地难的问题,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购买土地指标、盘活闲置土地等多种方式缓解困难。针对招商难的问题,要注重提升招商实效,密切关注*地区产业动态,捕捉信息,持续跟踪,同时要做好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投产。企业反映的融资、用电、用气等具体问题,都要勇于担当、不怕困难、用力解决。要十分注重企业家队伍建设,创新方式加强培训,提升企业家引领发展的能力。

 三、突出抓重点,在乡村振兴中精确发力

 目前,根据中央和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我市已编制《宣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现在关键是按照规划部署,抓好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是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重大任务,在落实

 规划中,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坚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精确发力。我们建议:

 一要抓好产业发展。要坚持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维度来谋划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就业、深化农村改革等方面重点发力,持续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多举措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二要抓好民生改善。高度关注农村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群众重大关切,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高度关注农村居民的民生关切,加强调查研究,出台有力举措,逐步推进解决,切实让农民兄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要抓好乡村文明。调研组实地观摩的美丽乡村建设点,都因地制宜、充分展现了*南乡村的特色,有效保护和传承了独特的乡村文明,调研组的同志都大为赞赏。我市境内有山区、丘陵、圩区,形成了风格不同的乡村风貌。我们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根据不同地域特色,制定科学的建设规划,传承乡村历史,发掘乡村文化,保护乡村特色,不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切实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打造“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四、强化高效能,在优化环境中展现形象

 无论是工业发展、乡村振兴,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其他工作,优化发展环境至关重要,是一个地方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但在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还有空间,还有文章可做。我们建议:

 一要在提升效率上下功夫。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要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学习借鉴沪苏浙地区的先进做法,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部门信息互通互享,完善更加便捷的行政审批等机制,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二要在政策扶持上下功夫。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市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创新平台、降低企业成本、招商引资、开放合作等诸多方面,构建了*政策体系,出台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一方面,要对接*地区城市的扶持政策,做到政策上有机衔接,同等待遇;另一方面,要切实抓好政策的兑现力度,在政策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公信力。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领导联系和部门帮扶机制,要持之以恒抓实抓好。对企业和基层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切实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三要在严管厚爱上下功夫。按照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总要求,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一方面,要严格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保持纯洁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要深入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若干措施》,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在保护和激发干部队伍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做好文章。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为更好推动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对我市基础教育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查找制约教育公平、影响教育质量、束缚教育活力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总体情况

 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所,在校生*万人,教职工*万人,专任教师*万人。从基础教育普及水平看,我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我市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是办学条件仍有短板。*个县区(含*区)中,除*区、*区外,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教学及教辅用房面积等指标均未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要求。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在办学条件方

 面存在差距,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更为落后。农村地区许多中小学校因教师和设备设施短缺未开设音乐、美术、科学等课程。全市*%的义务教育学校和*%的高中平时教学中实验课未进入实验室。城乡部分寄宿制学校食堂、宿舍面积狭小,多数学校浴室配备不齐全,洗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二是学前教育普惠性不足。我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其中,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为*%,距国家、省、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全市共有*个县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在*%以下,“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问题突出。

 三是义务教育学位结构性短缺。全市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总量虽略有结余,但区域间还不够平衡,人口密集的城镇学位缺口较大。截至*年底,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超过全省*%的平均比率,排名全省第四。目前,县域义务教育学位缺口约*个,按照“十四五”县域人口增加情况测算,到*年,需新增学位约*万个;城市区义务教育学位缺口*个,按照“十四五”主城区人口增加情况测算,到*年,城市区需新增学位约*万个。同时,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区域学生向教育水平较高区域的流动也加剧了学位结构性短缺。比如,*区、*区近*年初一新生流失较为严重,主要流向*、*等区,造成这些区的学位更加紧张。

 四是高中教育质量有待提升。我市高中教育供给的上大学机会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我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我市基础教育投入不足,与*作为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匹配。教育财政性投入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两部分。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少。“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在*%左右,处于全省中游水平;以*年为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排名全省第*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生均经费幼儿园*元、小学*元、初中*元、普通高中*元,均排名全省第*位。二是教育费附加未足额拨付。按照国家规定,教育费附加应专项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但由于市县财政困难,存在将教育费附加挪作他用的情况。“十三五”期间,我市每年教育费附加分别征收*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分别拨付*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均未足额拨付,且拨付额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年市本级教育费附加中有*亿元未拨付, 额度居全省第一。

 (二)教育发展空间受限。发展空间不足是制约我市城市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瓶颈。一是教育用地紧张。目前我市城市区各教育阶段生均用地面积均达不到省定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用地尤为紧张。城市区小学生均用地面积约*平方米,远低于*平方米的省定标准,用地缺口达*亩,且在*区、*区等传统教育强区更为明显,仅两区就占到总缺口的*%以上。城市区初中生均用地面积约*平方米,虽然平均水平高于省定标准(*平方米),但*区、*区仍然分别有用地缺口*亩、*亩。二是学校规划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新建学校少,“十二五”以来,*区、*区、*区未新建公办学校,新建民办学校仅*所;配建学校不到位,开发商将小区规模控制在建校基准线(商业小区容纳*人需配建幼儿园、*人需配建小学)以下,造成配建学校少、规模小、配套不齐全等问题。改建升级难,在旧城改造中,存在学校规模缩水或原有学校拆除后重建缓慢等问题。

 (三)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仍需提升。作为教育的主体,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全市学前教育教师空编*个、缺口*人,在编教师仅占*%左右,政府购买服务、劳务派谴、自聘合同制教师成为幼儿教师队伍主体,导致队伍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对幼儿保育教育质量影响较大。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不及时,空编*个,小学教师缺口*人;初中...

推荐访问:市人 振兴 工业发展 市人大关于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关于工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