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正文

基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完整版】

时间:2022-11-09 14:25: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基于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策略【完整版】

 

 基于 乡村振兴 的 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从本质上说,农业经济对我国其他行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由于乡村振兴的需要,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对农村经济的经营投入也逐步加大。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提高了农村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1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村经济管理问题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内部管理不严密,分工不清,权责不清,会计核算不合理,财务收支程序不完善,财务管理不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制观念不强,相关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地方财政管理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乱而又乱的程序,有些村干部的小圈子或个人利益严重,也容易出现白条支出、乱指乱扣等问题。有的村在“三资”管理中只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而忽视对资产、资源的管理,造成了集体资产的浪费和损失[1]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严谨的情况也很容易导致村级财政的混乱和扯皮。要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服务,就必须解决现有的管理体制滞后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制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受自身的国情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由于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落后,使得对生产要素的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造成了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资源紧缺、利用率低下等问题。以上问题对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制约和影响。为推动我国的农业发展,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和完善农业政策和管理制度。然而,由于基层管理者的观念、观念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政策、制度的落实并不尽如人意。此外,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下,不能正确地理解农业经济管理,不能团结合作,形成了各自为政的习惯,妨碍了农村经济管理政策、制度的落实与发展。

 1.2 缺乏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认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三农”的政策后,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2]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农管、农技、

 农机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意识不强,有可能导致农业经营与时代脱节。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所面对的环境和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业经营的方式和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3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乡村振兴的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依然是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畜牧业头雁式企业、区域种植业企业仍较为匮乏,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利益联结不够充分情况较为常见,合理性不足的农业产业结构安排对农业经济管理也带来了较为负面影响。通过对乡村振兴中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还是以农业为主,其他方面的比重相对较低。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民在面对市场和自然风险时往往会产生无力抵抗的问题,而经济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必然会对农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不利的影响。

 1.4 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一些农村经济管理者缺乏主动学习、更新头脑中的政策、制度缺乏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和方法的认识和掌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主动研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热情和激情;一些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不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

 2 2 乡村振兴下新农村农业经营的最佳途径

 2.1 建立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体系,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是保证农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3] 。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下,必须建立健全的农村经济管理制度,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利用现代先进的思想,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管理;二是要密切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通过现代化信息采集技术合理的扩大与减少农产品的种植数量,确保农产品的库存指标在安全范围之内。第二是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和经营,使其加工工艺得到优化,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来扩大产品的加工范围,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如图 1 所示,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成绩斐然,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一是粮食总产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二是人均粮食生产稳定增长,从 2012 年的 453.3 千克/人到 2018 年的 470.9 kg,人均粮食增产 17.6 公斤,增长 3.9%。2012 年至 2018 年,人均粮食产量已连续 7 年超过 400 公斤/人,人均粮食(谷物)生产继续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 。2018 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了 28.697.4 亿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 25.27%.畜牧业已经由家庭副业发展到了支撑农业、乡村的支柱产业,丰富了“菜篮子”,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从总的角度来看,2014年是全国最大的牲畜生产量,当年的年产量是 12095 万吨;从增长率上来看,2012-2018 年畜产品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0.5%,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肉制品生产方面,2012-2018 年肉制品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0.3%,2014 年肉制品产量为 8.818 万吨;以乳品生产为例,2012-2018年乳制品平均年增长率为 0.2%,2015 年乳制品生产历史上最高水平,乳制品产量 3 千 3 百万吨。从整体规模来看,农业综合发展速度较快,质量效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振兴农村、提高农业增效、提高农民收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8 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企业 79,000家,实现了 14.9 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在产业结构和布局上,农业初级加工基地的建设稳步推进,2018 年,新建 156,000 个初级加工设施,新增加工能力 1 亿吨,其中农业经营主体包括 10 万个种养大户、3 万个农业合作社、2 千个家庭农场、4 千家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综合加工布局进一步优化,加工能力向主要区域和优势区域集中,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加工园区、产业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促进农产品加工结构的优化。

 3813.12641.61722.41486.51400.3655.2482.2 475.9436.74341.2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河南 山东 安徽 河北 江苏 新疆 湖北 陕西 四川 甘肃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万吨)

 图 1:全国粮食总产水平片名前十位的省份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关于 2022 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2.2 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题,科技水平的提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首先要从政府层面上加强农业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要大力发展农田基础设施和设备,要加大农机路网、农机维修等方面的投入,要加强农机化建设,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使农业向机械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中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以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目的。第二,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农业产业系统,传

 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以增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重点,而在这种变化的市场条件下,要把产品质量提升、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农产品和不同区域的产业特点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农产品产业链。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发展方式,使其与乡村经济同步发展。第三,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转变传统的观念,为农业经营深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信息化技术也逐渐被纳入到了农业经济的管理之中。它为管理经济提供了新的推动力[5] 。不仅加强了对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而且也使经济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大量的信息,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信息化技术则是提高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是目前农村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加大信息化的应用力度,有关方面要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和帮助。我国已全面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实施农业经营管理中信息是实施农业经营的先决条件,缺乏准确的信息支持,就不能进行科学的经营。加强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对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要在农村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一个全面的农村经济信息化系统,建立一个信息收集和分析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数据库,制定严格的标准,保证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第二,要完善法制,政府要加大对市场的宏观管理力度,制定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各项政策的实施。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农业”经营模式,建立网络营销网络,既可以减少产品的销售成本,又可以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6] 。

 2.4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经济管理的认识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基层管理人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它的专业化经营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质量与效益。作为农业生产管理的基层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农业的重视程度。相关部门要及时进行相关的培训,并利用学习、考察等方法,提高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从思想和认知两个层次提高管理者的理念。地方政府要持续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农业经济的精细管理和科学管理。改进原有的管理方式。在宣传和教育中加强对农民的经济管理,增强农民对农业的理解效果,并加大宣传,使他们了解到农业的重要性。各级相关单位要落实好科教兴国方针,在新一轮的

 科技创新开发中扩大教育、培训经费,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力度。要将科技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必须要有大量的农民技术人员、专业户和示范户。为了增强农村群众的文化素养,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基本公共事业。应加大对农民的健康投入,提高农民的体质,努力提高农民的保健水平,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

 2.5 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在实施“三农”政策后,纷纷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区域差异,建立科学的农业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这是实现农村振兴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与方式。经过多年的农业发展调查,我们的农业结构基本上是以粮食和种植业为主。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行业与当地实际情况并不相适应。而且,无论是粮食还是农业,都缺乏足够的加工能力。这种情况,使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调整农业结构,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方向。要充分考虑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农业规模、农业优势,对农业经济管理政策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扩大我国种植业的结构,促进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倡导健康、环保的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发展的关键。在农村经营中制定一套经济体制,对提高我国农村经济的经营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农业生产和种植所涉及的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涉及的人员和规划也很多,因此,为了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经济管制,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严格的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同的,从实际出发,研究和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来看,特别是农业和畜牧业,根据这些产业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据此制定相关的政策。要使乡村经济得到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体制基础。打破目前一家一户的农业生产模式,以适应当前的农业市场需要,合理地调整农业的组织结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改变目前农业的单一品种,按照市场需要,将农业资源转化为商品,形成“三位一体”的农业、食品、餐饮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另外,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户成立各类农产品的购销合作机构,构建农户、企业和合作社的经济关系,并不断完善合作组织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业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有效地管理好农业经济,是促进乡村发展、振兴的关键。农业经济管理要从各个方面、各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当前我国农

 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经济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推荐访问:完整版 经济管理 振兴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