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正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观后感四篇

时间:2023-08-08 13:18: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观后感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观后感四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4篇

第一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掀起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热潮。如何让十八大精神入耳,入脑,入心,首先是深入读懂十八大报告,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而纵览十八大报告,什么内容让我们印象最深刻,我想,应该是对民生的关注。事实上,如果非要说出十八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也莫过于“人民”二字。

  “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甚至有人做了这样一个统计,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那么,什么是人民最关注的事情?非教育莫属。这也是为什么众多解读十八大精神的文章中,与“教育”有关的阐释最能吸引眼球的原因所在。

  振奋人心的是,此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比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

  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美丽中国,需要的不是高分数机器,而是有道德的现代的人。

第二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

深刻理解把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与根本任务
作者:吴晓亮
来源:《新长征》2019年第11期

        党中央明确提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
这次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总要求和根本任务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都是这次主题教育的重要遵循。深刻理解把握总要求和根本任务,对于牢牢把握主题教育正确方向,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向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精神,不难发现,总要求和根本任务是分别聚焦主题和主线提出的,从不同视角方位为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方面,总要求是遵循党内集中性教育的一般规律,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主题提出的。“守初心、担使命”是直奔主题,针对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使命的问题现象提出的要求;
“找差距”是着眼更好地守初心、担使命,围绕检视查摆问题、剖析解决问题提出的要求;
“抓落实”是着眼将主题从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拓展深化,彰显主题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根本任务是立足新时代党的建設任务要求,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提出的。“三句话”根本任务中,首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任务,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的重中之重,是根本任务的根本所在。同时,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在一定意义上讲,是落实主线任务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因此自然成为聚焦主线的任务。综上可见,对主题教育而言,总要求和根本任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没有总要求,主题就难以凸显,主题教育就会失去必要的规律性遵循;
没有根本任务,主线就难以凸显,就容易跑偏出差、走错方向。

第三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

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

;

【期刊名称】《学习与研究》

【年(卷),期】2014(000)011

【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从目前法治工作基本格局出发,突出重点任务,扎实有序推进。推进科学立法,关键是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优化立法职权配置,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要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及时反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关切期待,对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抓紧制定、及时修改。

【总页数】1页(P.1-1)

【关键词】依法治国;维护国家安全;科学立法;地方保护主义;立法体制;法律草案;法律法规;法治工作

【作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D920.0

【相关文献】

1.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特征 [J], 孙肖远

2.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J], 亓利

3.自治区检察院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政法领导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精神,崔智友强调 统一思想 提升理念 切实履行好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特殊职责 [J], 孙桂江

4.开创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党的十八人以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述评 [J], 邹伟; 陈菲; 罗沙

5.厉行法治的航标 依法治国的宣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 [J], 张宿堂; 霍小光; 华春雨; 罗宇凡; 邹伟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四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

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准确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就要在准确把握“十二五”的主题和主线上下功夫,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在当代中国,发展是硬道理。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水平总体还不高。因此,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发展科学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要做到“四个更加”。

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十二五”直至今后,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建立更加科学的发展指标体系,确保经济社会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

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当前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各类社会矛盾增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许多核心和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等等。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仅有经济规模的扩大远远不够,还需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各项建设,这是体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发展不同于增长,绝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规模大小、一时得失。我们所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高度统一的发展。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二五”的目标突出了“富民”。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障民生,维护公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增长,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代经济比拼的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走以前的老路,就会被奔腾向前的发展潮流甩下。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客观规律使然,人民意愿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然,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为了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进一步明晰如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议》用“五个坚持”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明确部署。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定了明确的路径:在发展方向上,要做结构上的战略调整;在发展理念上,要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发展目标上,要关注民生、注重保障;在发展重心上,要把节能减排、环境协调作为突破口;在发展动力上,要坚持改革开放。

对“五个坚持”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把握:一是在发展的动力方面,要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方式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方式转变。二是在增长源泉方面,要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要素驱动的方式,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方式转变。三是在资源环境方面,要从过度依靠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
向低碳、绿色、集约的增长方式转变。四是在产业的支撑方面,要从过度依赖房地产支撑增长的方式,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发展多元化支撑转变。五是在分配方面上,要从过度依赖部分人先富的非均衡方向,向均衡共享、包容性增长的方式转变。

“十二五”规划主题的科学性和主线的创新性 主题是“核心、,抓住核心才能发展。发展就要两个字:“科学”。只有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身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把原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提法中“增长”改为“发展”。从“增长”方式转变到“发展”方式转变,不仅仅是字面的改变,它记录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探索历程,反映了党对我国国情的把握与对科学发展的慎重,更反映了党的发展理念的创新性。“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这就是主题的科学性的体现。

主线是“纲”,“纲举”才能“目张”。“纲”就是两个字:“转变”,转变发展方式就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发展的“纲”。转变发展方式既有以往建设理念的一脉相承,又与以往的转型不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这种创新体现在此次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多领域转变、多层次叠加和多方位突破的特征。

多领域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也就是说“十二五”将要在各领域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而各领域的发展方式转变是密切相关。要从以往过分强调GDP增长向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转变;从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还要从资源一次性、单一性利用为主向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为主转变等等。

多层次叠加。“十一五”时期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做了很大努力,但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需要多层次的转变。要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转变,从区

域经济同构化向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发展转变,以及新兴劳动者从农民工身份向城市居民身份的转变等等。

多方位突破。“十二五”时期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攻坚阶段,必须找到转型的突破口。城市化进程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节能减排及低碳经济等,都将是此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努力方向。它顺应了国际形势新变化,顺应了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主题和主线,不能有任何偏离。我们要更加坚定地推进科学发展,更加主动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推荐访问:观后感 把握 准确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根本任务观后感四篇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 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观后感作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