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颍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时间:2023-05-26 14: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颍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供大家参考。

颍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开展“四风”行动和“工作落实年”活动为契机,积极作为,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一)全力加快发展步伐,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预计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0亿元,同比增长10%,总量在全市上升三个位次;剔除市直企业下划因素,实现生产总值89亿元,增长13%(现价)。财政收入达到6.79亿元,增长26.7%,增幅位居全市第三。

工业体量持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62亿元、增加值62亿元,工业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3亿元、增加值22亿元,分别增长21%30.2%。颍东经济开发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3亿元,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即将建成,蒙河路、兴业路、梨园路、陈李路等5条道路工程即将完工;新引进工业项目38个,累计入驻项目182个,建成投产企业104家,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55亿元,增长43%。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被纳入《安徽省新型化工基地发展纲要(20132020年)》,成为全省5个特色化工园区之一。阜阳新型建材产业园获市政府批准筹建。向阳、新华、袁寨等乡镇工业集中区建成标准厂房近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近4亿元。食品产业规模企业达到26家,实现产值35亿元,颍东食品工业园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印刷包装产业7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12亿元;建材产业9家规模企业完成产值8亿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6亿元,增长 4.8%。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14亿元。粮食总产达到33.5万吨。流转土地31.8万亩,规模种植面积13.1万亩,规模种植大户827家。新建区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家、省市级标准化养殖场6家,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发展家庭农场108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3家,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正午现代农业示范区获批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00万元,恒进农业、明珠生态农业等1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入驻示范区;枣庄田野风现代农业项目初具规模;老庙西兰花基地达到3600亩;袁寨千亩苗木花卉基地基本建成。森林增长工程深入推进,完成成片造林15000亩,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区”称号。

第三产业不断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增长23.9%。新增限额以上商业企业21家,累计达到56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店发展到177家。首届中原农机展在颍东成功举行。阜阳食品城项目即将开工建设。颍东农商行存款余额52.2亿元、贷款余额36.3亿元,实现税收5148万元,分别增长53.3%49.3%67.8%。新增外贸出口企业5家,完成进出口总额8200万美元,增长25.7%

(二)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呈现新面貌

城市建设加快进行。5.77平方公里新华城项目顺利推进,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初稿完成。北环路下穿铁路工程竣工通车,东平路开工建设,周庄路、幸福巷完成改造,致富南路、幸福东路等11条道路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高速时代华府、明珠佳苑加快建设,全区房地产投资达到9.5亿元,增长407%

征迁安置扎实推进。实施了三角洲东岸、阜口路等地段的征迁工作,征迁居民4432户,征迁面积57.8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105万平方米,和谐佳苑一期、訾营安置区、插花吕湖安置区基本完工,东平圩安置区、振兴苑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新华、新乌江过渡安置房建成使用。建成公租房、廉租房700套,超额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城乡环境日益改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三项整治”和“文明城区”创建深入开展,幸福路、济河路、中鑫商业街等道路得到提升改造,总干渠一期园林绿化工程(精品园)、幸福路广场建成开放,全市“三项整治”现场会在颍东成功召开,城区“五化”水平明显提升,市容秩序不断规范。拆违控违成效明显,拆除集镇违法建筑10.7万平方米、城区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市完成2013年存量违法建筑拆除任务。

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和36个中心村规划编制完成,37个中心村规划正在编制。累计建设中心村50个,在建农户4209户、竣工入住7208户;枣庄大杨、和谐,老庙马圩,正午田楼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展顺利,投入资金55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设农村公路55公里,改建农村桥梁30座,改造农村危房1200户,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500口,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完成投入9700万元。

(三)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得到新增强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增长25.8%,总量位居全市第三。

项目建设提速增效。谋划编制各类项目125个,总投资673亿元;上报市重点谋划项目库79个,总投资483亿元。争取上级投资项目32个,投入资金9831万元。建立了重点项目区级领导联系机制、定期调度机制,86个市“6611”工程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9%,其中29个省“861”行动计划项目完成投资27亿元。插冉路茨淮新河大桥建成通车,总投资达8.57亿元的S340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情暖家具、金鼎丝绸、冈奇电子、倾城印业、原创服饰、艾特服饰等项目投产见效,一诚食品、东升食品、瑞康药业、恒杰机械、人民电气等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建成。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修订了《颍东区鼓励外来投资暂行办法》,制订了《颍东区对外招商引资产业指导目录》,组建了20个驻外招商小分队,编制了85个项目和专业招商方案,先后在深圳、厦门、烟台、苏州等11个城市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全年实施区外项目248个,上报到位资金94.9亿元,增长37%,其中工业项目77个,上报到位资金40.2亿元,增长45%。大雷科技、伟创化工、乾翔包装、天友食品等60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到348亿元。

瓶颈制约积极破解。实现政府融资10.7亿元。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注册资金增加到1.3亿元,为35家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02亿元。全年获批建设用地2764亩,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开展,完成了市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有了新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00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增长15%

民生工程精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上级投入资金4.19亿元,区级配套资金1.12亿元,工程类项目完成上级下达任务,补贴发放类资金足额发放到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1.4万人,征收保费2808万元,发放养老金4134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05万人,支出医保费用1625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36.4万人次,发放低保资金7000万元。新农合参保50.4万人,参合率97.7%,基金总支出1.55亿元,累计受益73万人次。农村五保供养6442人,发放资金1194万元。救助贫困残疾人5535人,补助资金50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92个,投入资金2542万元。完成就业技能培训2058人,新增就业857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在全省扶贫开发考核中被评为全市唯一的A档次。全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887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85个,产业扶贫、贷款贴息等项目20个;“雨露计划”资助贫困大学生620人,“增收减病”培训贫困农民3500人,减少贫困人口2.25万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全年专利认定199件,其中发明专利100件。全年完成教育投入4.13亿元;实施教育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方面项目31个,建设校舍8.1万平方米,第二十一中学、和谐路小学主体工程完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建设乡镇公办幼儿园25所,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2.3%,获得“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地区”称号;新招聘教师227人;创建市级特色中小学、示范幼儿园12所;被评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文化惠民工程有序实施,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8个,12处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举行群众文化活动330场次,《颍东区志》编纂完成送审稿,区民协6件民间艺术作品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得金奖。实施健身广场、农体工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体育设施项目56个,成功举办颍东区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基层医改成果进一步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入进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积极实施,肿瘤医院病房大楼即将投入使用,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计划生育巩固提升年”活动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计生药具工作培训会在颍东召开;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完善,发放奖补资金1799万元。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展开。外事侨务工作切实加强,争取海外捐助20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70名。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全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654起,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5件,办结率96%。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平稳。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李慧军入选中国好人榜,马虎当选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平安颍东”建设扎实开展,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加强,综治工作获全市考评第一,连续六年保持省“平安区”称号。同时,妇女儿童、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国防、民兵预备役、武警、消防、双拥工作不断加强,老干部、关工委、工会、共青团、工商联、文联、物价、保密、档案、旅游、民族宗教、应急管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

(五)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政府作风实现新转变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健全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行政决策更为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9项,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深入人心,被推荐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区政府网站全年公开政务信息7068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政府网站,首次获得中国优秀政务网站提名奖。

行政效能不断提升。加大规范性文件清理力度,废止16件、修改4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项目34项,减少率达到30%;推进“两到位、两集中”改革,区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6个区直部门入驻中心。组织区直19个部门参加“政风行风热线”上线工作,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全年办理市长热线、百姓热线、区长信箱和网友留言562件。

廉政建设深入开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扎实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土地房产、领导干部住房清理工作。出台了《颍东区会议经费管理办法》等厉行节约规定,“三公”经费、会议经费减少13.4%。积极推行“阳光”采购,实施采购项目241个,节约财政资金3500万元。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审计项目62个,核减政府投资2484万元。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苦干实干,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民计民生明显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颍东发展的每一份成绩,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区政协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全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向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央、省、市驻区单位以及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颍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发展不快、发展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人均水平偏低,工业化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城镇化水平还不高,城市功能还不健全,打造阜城次中心的任务较为艰巨;三是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仍较突出;四是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五是效能不高、节奏不快、落实不力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颍东换挡提速、加快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阜城次中心定位,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好中求快”工作总基调,以“三化联动、一化优先”为方向,以“换档提速、加快发展”为总要求,突出抓好“有效投入、产业提升、城乡统筹、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富裕颍东、美丽颍东、幸福颍东。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工业优先,着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

坚持主攻工业不动摇,确保全年新增工业投资4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0亿元。

加速园区建设。按照“功能完善、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思路,统筹推进“一区四园”建设,力争全年基础设施投入达到7亿元。加快颍东经济开发区扩区升级,完成蒙河路等5条在建道路工程,做好梨园路等7条道路绿化亮化工作,实施发展路、新华路、辛桥路等道路建设工程,选址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园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确保全年实现工业产值8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阜阳煤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实施阜淮路等一期路网工程,筹备建设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110KV变电所,力促昊源集团50万吨硝基复合肥联产6万吨三聚氰胺等首批入园项目开工建设。加快建设阜阳新型建材产业园,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1亿元以上。

培育主导产业。重点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凸显食品产业特色,扶持现有食品企业做大做强,注重发展功能型、健康型食品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食品企业。依托省级印刷包装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机械电子产业园,积极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提高园区产业层次。努力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吸引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做好煤炭资源转化文章,加快发展煤基新材料、新型建材产业,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市场知名度。

强化企业帮扶。建立企业问题快速反应、快速会办、快速解决工作机制,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帮助破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制约,促进企业加快发展、持续成长。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经济环境治理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涉企收费,严肃查处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强包工程等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二)围绕扩容提质,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紧抓国家和省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着力构建城市、集镇、中心村“三位一体”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高标准进行规划。着眼长远发展,进一步做好全域发展规划,认真论证城镇化人口转移结构及趋势,合理确定城市、集镇和中心村建设规模,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及村庄布点规划,尽快编制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抓紧完成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优化新城区功能分区,科学配套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新城。

做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东向发展,大力推进新城区建设。优先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安置区建设,力争全年投入资金3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振兴路、众兴路、致富路南延和S340S339(城区段)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和谐东路、幸福东路、酒坊路、迎宾路、翰林路、大桥路,推进向阳沟、总干渠综合治理工程。积极配合市政府实施东环路、向阳南路及跨颍河大桥建设,缓解颍东与阜城主城区交通瓶颈制约。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馆,谋划建设区综合体育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设保障性住房3000套。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征迁居民13000户以上,征迁面积180万平方米以上。坚持安置先行,开工建设安置房15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和谐佳苑二期、东平圩二期、振兴苑三期、众兴花苑、致富苑、颍新、临颍、口孜等安置区项目。

抓好集镇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突出特色的思路,努力打造一批工业主导型、矿区配套型、综合服务型的特色集镇。树立经营集镇理念,盘活集镇土地资源,做活集镇建设的文章。加大集镇基础设施投入,推进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绿化亮化水平。强化产业支撑,统筹发展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促进集镇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

建设美好乡村。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土地整理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3个省级、11个区级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认真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积极推进森林长廊和农田防护林建设,重点做好“一河两园三线”绿化工程,着力打造苏沟滨水绿道,全年新增造林1.36万亩以上。加强污染治理,严禁秸秆焚烧,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强化城乡管理。围绕阜城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持之以恒推进“三项整治”,按照“五化一规范”要求,大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以“三线三边”为重点,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严格规范建房秩序,加大控违拆违力度,加强动态监管,做到违法建设零容忍、零增长、零补偿。

(三)立足惠农富农,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编制都市农业发展规划,优化现代农业发展布局。坚持保粮与增效并重,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总产。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冬暖式大棚等设施农业,扩大蔬菜、苗木花卉、经济果林、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深入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加快发展生态高效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立华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创建省、部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个、市级示范场4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7%以上。

发展规模经营。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加快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化组织集中,确保全区流转土地36万亩以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发展到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个。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

注重示范带动。坚持项目带动、基础先行、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积极发展农业示范园区,全年建成农业标准园6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优化示范区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产业项目30个以上。以田野风现代农业项目、老庙西兰花基地为依托,推进枣庄、老庙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努力培育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水源建设和茨淮新河灌区高效节水工程,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新增高标准农田2万亩以上。改造农村公路50公里以上,改造危桥50座以上。努力探索口孜东矿采煤塌陷区和低洼地综合治理的新模式。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和农机化新技术。

(四)注重规划引领,着力做大商贸经济体量

深入实施商贸物流提升行动,完善市场载体,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建设商贸物流市场。围绕发展大商贸、大物流,做好商贸物流发展中长期规划,谋划布局一批重大商贸物流项目。培育发展重点商业区,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着力打造颍东新兴商业中心。繁荣活跃阜阳农机大市场,加快建设阜阳食品城,积极引进实施北环路物流园、袁寨建材大市场项目,继续抓好公益性农贸市场的建设与改造。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完善城乡商贸服务体系,新增限额商业企业10家以上。努力培育家政养老、休闲健身、节能环保产品等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科技、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有序引进各类银行、保险机构,扶持颍东农商行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商贸、餐饮、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引进建设星级酒店,完善颍东城市功能。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认真落实促进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精心培育出口主体,新增2家以上有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加大引进外资力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抓好外派劳务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外派劳务人员素质,扩大外派劳务规模。

(五)提高招商成效,着力增强加快发展实力

坚持放活思路、放宽视野、放大目标,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扩投资,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以上。

加大招商力度。更加突出招商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0亿元以上。继续强化领导招商、驻点招商、产业招商,深化以商招商,注重专业化精准招商。进一步完善招商服务机制,切实为外来客商提供一站式、全程化、终身制、保姆型服务,努力营造亲商安商环境。强化项目跟踪落实,力争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建设。加强与全国政协委员企业、大型央企国企对接,优先引进一批技术型、税源型、成长型大项目。推进与发达地区的合作,积极谋求建设合作园区。建立区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区直各口制度,加大奖励激励力度,切实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量和水平。

创新项目工作。强化项目谋划争取,围绕政策在颍东着床、项目在颍东落地,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立足颍东产业基础优势,努力谋划编制一批牵动性强、综合效益高的重大项目,储备项目投资额超过500亿元,力争市“6611”工程项目年度投资60亿元以上,省“861”工程项目投资38亿元以上。完善规委会工作制度,加强重大项目预审,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对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坚持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实行全程代理、并联审批,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早日开工。突出抓好大雷科技、鑫林电器、恒华汽配、皇佳生物、德信电力等项目建设,争取及早投产、形成现实产能。

努力破解瓶颈制约。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加对“三农”、重大基础设施、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城投公司、担保公司等平台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建立“借用管还”的良性投融资体制,全年力争融资10亿元以上。用足用活增减挂钩、独立选址等土地政策,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加大跑省进厅力度,全年力争用地指标2000亩以上。严格落实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建设容积率等政策规定,依法清理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继续招考选拔一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六)强化扶贫开发,着力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坚持把扶贫开发、镇域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全面提升镇域经济综合实力。

深入推进扶贫开发。认真落实扶贫攻坚规划,发挥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协同配合功能,加快构建大扶贫格局。精心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互助资金试点等扶贫项目,努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着力增强扶贫对象的“造血功能”。积极争取“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加大对贫困学生资助和贫困农民培训力度。落实扶贫开发“一把手”负责制,扎实做好领导联系帮扶、部门对口帮扶贫困村工作。建立健全定点帮扶对接、行业扶贫协调机制,加强与全国政协机关、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和其他中直、省直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联络,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鼓励引导乡镇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迅速壮大镇域经济规模。着力发展乡镇工业,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力争每个乡镇建设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以上。着力发展第三产业,每个乡镇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家以上,提升改造1条商业街、建设1个综合市场,引导经营户到市场经营,切实解决“骑路逢集”、店外店经营问题。继续加大对乡镇项目、资金、用地扶持力度,理顺区乡财税管理体制,建立财政税收激励机制,增强乡镇自我发展能力。完善镇域经济考核措施,严格兑现奖惩,激发乡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主动性。

(七)倾心惠民利民,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全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

巩固提升民生工程。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加强资金项目管理和整合,完善高效协调推进机制、严格透明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在全市争先进位。加强后期管理养护,放大民生工程综合效应。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失地农民、残疾人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全面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规范管理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加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三年提升计划,确保第二十一中学、和谐路小学新学年投入使用,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区职教中心、城郊中学综合楼开工建设;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完成全国教育信息化改革试点任务,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评估验收,争创“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编纂出版《颍东区志》、《颍东年鉴》,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完成程文炳宅院二期修复工程。认真实施城区“511”、农村万千百全民健身工程。加快推进医疗资源建设三年发展计划,开工建设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区中医院、七院门诊综合楼和中铁阜阳中心医院。坚定不移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推进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优质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八)创新社会治理,着力保持和谐稳定良好局面

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开门接访和点对点约谈制度,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广泛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抓好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应急管理基础建设,不断提高信息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人员集聚场所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治理,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按时完成工商、质监和食品药品监管体制调整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工作,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和法律援助,深入推进法治颍东建设。不断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严厉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创建全省“无邪教示范区”。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发展福利慈善事业,加强慈善工作组织建设。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红十字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驻区解放军和武警、消防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关工委、老龄委和工会、共青团、科协、妇联、文联、残联、工商联工作,切实抓好旅游、物价、保密、档案、外事侨务等工作。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勤勉务实,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造福,让人民满意。

(一)以学习创新提升发展能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加自觉地运用改革创新精神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深入学习履行职责必备的各类知识,努力在学习中开阔眼界、把握规律,切实提升工作落实能力。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问题。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改革统一部署,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

(二)以高效作为推进跨越发展。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作为,勇担当,知难而上,排难而进,以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推进工作。大力发扬“说干就干、干就快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做到以快取胜、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以实取胜。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健全绩效考评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大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重大项目、民生工程的督导落实力度,确保政令畅通,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落到实处。

(三)以务实之举造福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扎实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再造工作流程,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畅通和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认真办好区长信箱、百姓热线和网友留言。集中精力抓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增收等工作,着力解决好征迁安置、企业改制、劳资纠纷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四)以清廉之风树立政府形象。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决策咨询和合法性审查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审定作为必经程序。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确保“三公”经费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5%以上,把有限的财力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事业凝聚人心,实干赢得发展!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坚定信心,凝聚力量,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富裕美丽幸福颍东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东区 政府工作报告 颍东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