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瓦房店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3-05-20 16:09:01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本届政府到2007年任期已满。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在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瓦房店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考。

瓦房店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到2007年任期已满。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瓦房店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农村建设和沿海开放开发的战略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深入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城镇带动、科教兴市四大战略,加快推进和谐瓦房店建设,全市经济社会逐步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圆满完成了市六届人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2007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是2002年的2.9倍;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增长42.8%,是2002年的10.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2亿元,增长14%,是2002年的2.2倍;全口径工商税收19.9亿元,增长32.7%,是2002年的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亿元,增长31%,是2002年的3.8倍;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从2003年的第68位跃居2007年的第36位。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五年是我市发展质量最好、经济增长最快、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的五年,是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民生条件大为改善的五年,是全市上下兢兢业业、艰苦奋斗、披荆斩棘,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

(一)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增强了发展活力。大刀阔斧地对227户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创新医疗卫生体制,医疗服务和设施水平明显提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缓解;市政、园林、供热、供气等公益事业实现市场化运作,国有资本基本退出,国有职工妥善安置,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激发了内在动力。经过改革,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增加,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削减行政审批事项50%,各类审批事项基本实现集中办理,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一站式审批便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完成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非税收支两条线、金财工程及财政监督等一系列财政改革,合理压缩财政支出,增强了财政调控能力。全面推行以税费改革为主的农村综合改革,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扶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比重达83%以上。持续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合同外资12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9亿美元,出口创汇13.7亿美元,分别是上一个五年的2倍、2.1倍和2.2倍。2007年批建外资企业32家,合同外资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5%;实际使用外资0.8亿美元,增长43.2%;实际使用内资195亿元,增长95%。

(二)抢抓振兴东北机遇,工业强市进程明显加快。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之路,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吸引增量,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升企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做长产业链条,扶植支柱产业,开创了工业发展的崭新局面,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4亿元,先后启动西郊、祝华、松木岛3个市级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规划面积53平方公里,已开发18.8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25个,总投资223亿元,开工项目104个,投产项目51个,大机床机电园、瓦轴工业园、LED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相继投产,大化搬迁改造、深蓝重工等项目快速推进,投资48亿元的大连重工·起重风电项目正式签约,以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产品为主的产业链条正在形成,初步搭建起我市新型工业发展的框架。2007年引进项目44个,总投资85亿元,开工项目35个,投产项目21个,实现产值50亿元。老虎屯、炮台、复州城、永宁、岗店、太阳、九龙、谢屯、赵屯等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稳步发展,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73个,在建41个;泡崖、三台、杨家等工业园区开始起步;投资6亿元、日产4000吨熟料的山水水泥项目正式落地。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力求所得的大工业理念,全力支持大连市属以上驻瓦工业企业发展。轴承产业成为我市标志性产业和第一工业品牌,轴承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成功创建中国唯一的“轴承之都”,将对我市轴承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投资42亿元,完成千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86个,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等重点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在扶持原有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能源、化工等新兴产业,产业优势更加明显,支撑作用更加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20家,产值2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8.6%和53.9%,分别是2002年的5.8倍和7.1倍。私营企业发展到4156家,增长14%,是2002年的1.9倍。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获大连市级名牌产品17个、省级15个、国家级2个,瓦轴集团“ZWZ”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企业277家。第二产业贡献日益突出,2007年上缴税金 13.2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的66.3%。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和农村发生深刻变化。坚持统筹发展的理念,以城市带动农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开创了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各级财政投入“三农”资金32.5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9倍。农业生产连续5年实现丰产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45万吨、水果产量50万吨、蔬菜产量65万吨、肉蛋奶产量33.3万吨,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较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2家,是2002年的2.8倍。新植果树24.7万亩,发展保护地12.1万亩,新增海参养殖29万亩,建设畜禽养殖小区494处。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标准化农业示范区25个、无公害生产基地34万亩,获得无公害以上食品标识178个。发展订单农业,带动16.6万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转移劳动力22.4万人。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稳步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投入1.3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屯环境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示范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公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显著提高,促进了乡风文明。五年来,在东北地区率先进入全国无公害果菜十强市行列,被评为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市;肉鸡加工能力发展为全国县级之首;培育出大成肉鸡、雪龙黑牛等众多享誉全国的农业品牌,驼峰牌红富士苹果获“中华名果”称号;形成了环渤海地区规模最大的海珍品种苗繁育基地;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可达7000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5%以上,是2002年的2.2倍。

(四)努力提升第三产业业态,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局面。以布局调整带动业态提升,兼顾城乡,不断拓宽发展领域,优化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全面启动新城区开发,基础设施工程全部完成,居住区开发29万平方米,建成27万平方米;商贸区汽车配件城、小商品批发城等投入运营,投资3.1亿元的新玛特购物广场和投资2.5亿元的家居大世界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新建商业设施80多万平方米,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市场达10个;现代经营模式逐步推广,发展加盟店130多家,友嘉、新玛特等大型超市带动、示范作用明显;发展农家店303家、农资店290家,实现了村村连锁的目标。人文、海滨、温泉、滑雪等特色旅游竞相发展,以仙浴湾、龙王庙、龙凤滩为主的海滨旅游上了新的层次;龙门温泉度假区十洲云水等项目开工建设;老帽山开发开始启动,乡村生态游日益活跃;铭湖温泉滑雪项目建成开业,丰富了旅游市场。2007年全市接待游客302万人次,旅游收入10.3亿元。房地产开发进入新阶段,2007年开发81万平方米。金融机构各项储蓄余额203亿元,贷款余额85亿元,较好支持了地方建设和发展;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化解不良资产12.2亿元,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由43%下降到13%。保险、评估、通讯、中介、现代商务、法律服务等业快速发展。

(五)着力完善发展条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解决制约发展的交通、能源、水源设施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启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发展压力和瓶颈,在确保经济社会当期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投资700亿元的红沿河核电项目落户我市并实现在地税务登记,一期工程投资500亿元,2007年8月正式开工。投资5.4亿元,完成了城八线公路改扩建工程,以此拉开了长兴岛开发的序幕。投入19.6亿元,建设黑色路面1441公里,是上一个五年的2.2倍,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目标;松木岛港泊位基本建成,将军石渔港建成国家中心渔港,长兴岛公共港区3个5-7万吨级通用泊位竣工;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动迁普查基本完成。制定了电力发展规划,投入12亿元,建设220千伏变电所3座,新改建66千伏变电所9座、66千伏以上线路9条,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完成了“引东入瓦”、松树水库除险加固,以及红沿河、长兴岛、松木岛引水等工程,保障了区域发展用水需求。

(六)成功实现“两创”目标,城市建设与管理发生巨变。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为牵动,全方位整治城市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开启了城市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功能、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实现根本性跨越。“两创”的成功,加快了城市建设速度,完善了城市管理体制,实现了畅通、绿化、亮化、美化等目标,城区出入口及市政道路全部拓宽改造,消除了泥土路、断头路、摸黑路,城区范围基本实现软硬覆盖,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市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卫生清扫保洁从城区向城乡接合部延伸,总面积达1100万平方米,是2002年的3倍。城市公共服务状况大为改善,供暖、供水、供气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城市公交快速发展,营运质量保证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整合行政执法资源,加大执法力度,城市秩序明显好转。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迈出坚实步伐。严格执行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化学需氧量削减3600吨,比2002年减少52%。对复州河流域实施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水源地保护取得初步成效。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生产工艺和设备,2007年又压缩水泥落后产能230万吨。先后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收集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85%和100%。治理水土流失55.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37.2%升至40.5%;城区绿化覆盖率38.1%,人均公共绿地8.1平方米。

(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改善人民群众居住、就业、医疗、教育条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民办实事58件 112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26元,比上年增长15%,是2002年的1.6倍。积极化解房屋拆迁难、改造面积大、建设资金紧等难题,通过政策补贴投入资金5亿元,采取社会化运作模式,对城市24.3万平方米棚户区实施整体改造,已建成18万平方米,2500余户居民喜迁新居。2007年将100万平方米非封闭小区弃管楼全部纳入物业管理。加强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安置就业11万人次;先后6次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并连续5年按时足额发放;先后3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清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710万元;2007年12月1日正式启动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发放低保金1.2亿元,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发放各类救灾救济款6470万元;发放扶贫助学款近千万元,发放寒窗基金20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7万多人次;为农村困难居民、残疾人建房1602户;成立爱心救助超市28个,救助低保户1.7万户;建成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13所。完成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彻底解决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有线电视实现城乡联网,用户达16.7万户;为200个村安装了无线广播。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116项,解决了8.9万人饮水困难。

(八)积极推进社会事业,社会发展水平持续提高。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加速科技开发和应用,取得科技成果140项,与58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人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普九教育水平稳步提高,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现代化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覆盖全市中小学校,高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83%,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新进展;新改建校舍45万平方米,基本消灭危旧校舍。完成了传染病房、急救中心、妇幼保健站、乡镇卫生院等大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框架基本确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实行了免费婚检。建立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网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了较好保障。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人民剧场暨辽剧院建设,体育场改造即将完工。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保持低增长态势。成立了东北地区首家孤残儿童寄养基地。军民共建不断加强,2007年我市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启动了第二届续修志工作。外事、统计、民族、宗教、老龄、气象、地震、粮食、供销、城区街道、烟草、邮政、人民武装、工会、工商联、妇女、青年、儿童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平安瓦房店建设取得新成绩。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排查调处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了大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被评为辽宁省平安市。筹措资金7600万元,为市属困难集体企业3800名职工补缴了失业保险费、养老保险费,解决了“三部分人员”待遇问题。筹措资金9800万元,为95户市属国有企业1万余名职工解决了企业内欠等遗留问题。实施教师工资财政统发,2007年又筹措资金近亿元,基本兑现了拖欠农村教师基本工资和补贴性工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加强公安“三基”建设,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比2002年下降26%和49%。高度重视安全发展,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2007年7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退出生产领域。逐步建立起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价格诚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较好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九)加快职能转变,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436件、政协提案942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7%以上。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行政务公开,深入开展服务型政府、行政效能年建设等一系列活动,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电子政务快速推进。重视财源建设,加强纳税评估、申报、公示等工作,税费增长势头强劲,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5年排名全省县级第一;科学合理安排支出,有效保证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资金需求。加强监察、审计工作,严厉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廉政建设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遇到的困难超乎预料,付出的努力非同寻常,和谐的氛围来之不易,发展的成果弥足珍贵。这些成绩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瓦房店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支持和监督,凝聚着全市百万人民的心血、智慧和辛劳。在此,我代表瓦房店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驻瓦部队、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瓦房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瓦房店经济社会发展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与上级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前进过程中还有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强市步伐仍需加快,工业企业规模、质量、效益没有充分显现;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亟待解决,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尚需努力;三是农业基础较为薄弱,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四是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压力很大;五是社会综合保障能力不强,城乡部分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生活还比较困难;六是政府自身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法行政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深化改革和协调发展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2008年主要任务

从2008年到2012年这五年,我们既要完成十一五规划,又要实施十二五规划,这一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对此,我们要立足高起点,寻求新突破,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在前五年已经奠定的有利基础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推动瓦房店迅速崛起。

今后五年主要工作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总揽全局,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坚持四大发展战略,抢抓有利机遇,努力把瓦房店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产业特色鲜明、发展环境优越、社会安定和谐的新型工业化城市,早日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主要指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森林覆盖率45%,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0%,小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处理率50%以上,年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85%以上。

2008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圆满完成2008年的各项任务,对新一届政府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快工业强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构建和谐瓦房店,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化学需氧量削减1%以上,二氧化硫削减25%以上,烟粉尘削减28%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2008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和能源、化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努力把工业经济提高到新水平。

做优做强工业园区。加快市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赋予相应的财政体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西郊工业园区新开发1平方公里,完成场平、电力等建设;新引进项目15个,开工项目5个,投产项目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实现产值50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加快推进大连重工·起重风电项目建设,力争一期投产;LED产业园项目基本达产。祝华工业园区加快推进1.8平方公里场平工程;新引进项目10个,开工项目8个,投产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实现产值30亿元,上缴税金1.3亿元。松木岛化工园区新开发2平方公里,启动疏港公路及铁路建设,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引进项目12个,开工项目10个,投产项目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实现产值6亿元,上缴税金7000万元;大化搬迁改造项目力争部分投产。加强对乡镇、街道工业园区的扶持,新引进项目150个,建成投产项目14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山水水泥项目力争投产。

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加快轴承产业基地建设,做大“轴承之都”城市品牌;继续支持瓦轴,突出瓦轴产业龙头作用,推动轴承行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着力发展汽车、石油机械等主机配套产品;筹建轴承工业博物馆。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机床产品,打造高档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加快发展化工、能源、电子工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650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研发、生产联合体,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做大民营经济规模。促进规模企业增资扩建、技术改造,开工投资千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65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到25家。新获大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强化企业管理,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民间补充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加快创新型中小企业上市步伐。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继续把“三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培育新型农民,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积极构建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生产格局。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69处;新植果树5万亩,建设标准化水果示范园50个,水果果实套袋15亿个;新发展保护地3万亩;提高水产品精养水平。新扩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发展以水果为主的种植业订单80万亩,以肉鸡为主的养殖业订单8000万只(头)。健全农业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标准化农业示范区25个,新获无公害食品标识10个、绿色食品标识5个。着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升机械化综合能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实施村屯“五清五改”工程,建设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新建各类小型水源工程120项;建设农村饮水工程10项,解决1万人饮水困难。注重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广建设沼气池600个,新改建无害化厕所1000个;全面清理河道垃圾,推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建设,积极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培育现代新型农民。开展技术培训16万人次、创业培训6000人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农产品专业协会10家,扶持千万元以上农产品经纪人5人。建设新品种示范基地20处,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转移劳动力1万人。

(三)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

完善设施建设,发展新型产业,提升业态水平,加速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加快商贸设施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现代商业设施,筹建多功能商务中心,规划建设现代商业步行街。加速新城区开发,打造城市西部商圈,完成新城区星级酒店、新玛特购物广场、家居大世界二期、都市阳光三期等工程。

提升商业业态水平。整合升级百货业,积极发展品牌店、便民店,引进连锁加盟企业20家。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完善农产品批发等生活资料市场,建设轴承营销中心等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物流业发展。规范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加快培育工业房地产市场。规划建设复州城商贸区。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保险、通讯、会展、典当、拍卖等新型服务业,规范发展法律、会计、咨询等中介服务业。

加速旅游产业发展。科学编制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景区标准化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加快老帽山、龙潭山、东屏山、骆驼山开发,促进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开发横山书院人文旅游。加快十洲云水、情侣岛等旅游项目建设。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

完善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全面优化城市功能。以科学规划引导城市发展,坚持走布局合理、城镇集聚、用地集约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新改建市政道路10条,彻底打通和建设好内环路,铺设步道方砖5万平方米。对回头河、瓦轴河进行景观改造。完善各大广场、街心公园、西山电视塔灯光设施,丰富城市夜晚景观。围绕“轴承之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物。加快复州城、老虎屯、炮台、永宁、松树、复州湾等小城镇建设,改善城镇环境,完善城镇功能。巩固“两创”成果,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

加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长兴岛开发,采取得力措施保证疏港高速公路、铁路等工程顺利推进。积极配合红沿河核电项目建设,加强第二核电厂址保护。完成26条农村公路建设;铺设滨海公路路面100公里,新建15.3公里;全力支持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新改建66千伏变电所4座、线路3条,争取500千伏变电所破土动工,尽早解决企业用电紧张问题。

(五)加快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努力形成更具活力、更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环境。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严格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健全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削减审批事项,提高审批质量和办事效率,实现行政提速。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启动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价格听证等制度,加强对教育、医疗、供暖、通信、运输、饮水等行业的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更广阔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完成合同外资3.46亿美元,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0.9亿美元,增长10.8%;实际使用内资230亿元,增长17.9%。着力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产品竞争力,出口创汇4.2亿美元,增长15%。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输出劳务3500人。

推动区域共同发展。围绕海岸线及滨海公路,依托长兴岛、核电站和化工园区,发展临港工业、化工及配套产业,建设沿海经济带;围绕主城区,以西郊、祝华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太阳、岗店、九龙工业园区为延伸,建设以轴承等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城区经济带;以沈大高速公路为纵轴,建设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为主的高速公路两翼经济带。要特别注意提高欠发达地区发展能力,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调控和转移支付力度,整合、优化配置各类扶持、扶贫资金,加速欠发达地区发展。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尤其是扶持得利寺、松树、万家岭、许屯等铁路沿线和土城、赵屯、阎店、西杨等西北地区乡镇发展优质果品基地、海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扶持岭东地区发展。推行城市与欠发达地区学校、医院结对帮扶制度。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向生态市目标迈进。

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依法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设备和工艺。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污染整治,深入开展铸锻行业烟尘治理,推进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工程,拆并4吨以下燃煤锅炉。加强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和推广,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完善城区污水处理设施,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和中水回用工程,加强工业园区集中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造林12万亩,植树2500万株;城区栽植树木6万株,绿化覆盖率达到39%。

加强土地调控和管理。继续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推进标准厂房、多层厂房的建设和使用,开展企业挖潜节地行动,严格执行产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标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尽最大可能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尽量保证大项目用地需求。强化政府土地管理责任,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严肃查处各类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七)强化增收节支,构建公共财政框架

发挥财政金融宏观调控和导向、支持作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财源建设,多渠道实现财政增收目标。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不断提高税收收入占整个财力的比例。严格依法治税,创新征管手段,完善征管体制,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坚持科学理财,厉行节约,在保工资、保运转的同时,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卫生、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市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和完善保值增值长效机制。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优化存贷款比例,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和谐瓦房店建设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实行公办教师工资待遇全额市级统筹;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力争完成“提高普九”任务;做强做大职业教育,培训技术人才5000人。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规范卫生医疗服务市场;完成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开工市中心医院外科综合病房楼扩建工程。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保持在90%以上,确保医疗保障制度惠及全市人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实用人才。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筹建横山书院“七馆一碑廊”,努力打造辽剧文艺精品。完成市体育场建设,大力推动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扩大有线电视入户率,实现偏远地区无线广播“村村通”。稳定低生育水平。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积极发展慈善事业。进一步做好外事、统计、民族、宗教、老龄、气象、地震、档案、粮食、供销、城区街道、烟草、邮政、人民武装、工会、工商联、妇女、青年、儿童等项工作。

加快实施民生工程。推进棚户区改造,确保动迁居民按期入住新居。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职业培训,实名制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城乡困难群体就医、子女就学和险房翻建维修问题。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进无障碍设施城市建设。建成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6所。

扎实推进平安瓦房店建设。开展普法教育,加强司法所建设,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深入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和各种社会矛盾,坚决控制越级访。深化公安“三基”建设,推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加强政府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政府机关和全体工作人员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水平,不断开创政府工作的新局面。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下功夫;要系统、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掌握精髓,增强高举旗帜的自觉性,把十七大精神贯穿到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的全过程,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要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高度重视民生,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准,努力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着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权力,推进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推行服务承诺,完善服务措施,打造诚信政府,努力建设诚信社会。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和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坚持和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政风建设,堵塞管理漏洞,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搞好公务员培训,全面提升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素质。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使命光荣。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面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没有预料到的挑战还会有很多,具有瓦房店特色的发展道路需要我们勇于开拓。我们要倍加珍惜历史机遇,倍加珍惜团结协作、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艰苦创业,埋头苦干,把美好的希望变为现实。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尽早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瓦房店市 政府工作报告 瓦房店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