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农业方案】武清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时间:2023-06-26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方案(2015年—2017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津党发〔2014〕20号),进一步提升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方案】武清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农业方案】武清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完整文档)



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

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方案


2015年—2017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津党发〔201420号),进一步提升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部署,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按照“三提升、两带动、两培育”思路,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建设为抓手,以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强化科技带动、品牌带动、项目带动,大力发展节水、绿色、高效农业,深入推进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建设,不断提高全区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带动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

二、工作目标

2015年开始,通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以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品牌化、信息化为动力,以农民职业化、装备现代化、农田标准化为基础的现代都市型农业体系,全区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水平实现全面提升。到201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和奶牛、蔬菜“一个基础产业、两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全区设施面积发展到20万亩,林果、中草药、无公害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业主导。

——农业科技化、品牌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农业高校院所的合作,提高科技对农业产出的贡献率;大力推广农业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实现100%;农业信息化、物联网水平全国领先。培育形成一批著名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量合格率99%以上,京津冀“菜篮子”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人才队伍蓬勃发展,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农产品直供直销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区94%的农户纳入产业化体系,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

——农业基础功能进一步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水利设施和农业装备水平全面提高,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80%,建成全国节水农业示范县。

三、主要途径

为圆满完成以上目标任务,立足全区农业发展实际,实施农业结构调整、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科技支撑、农业品牌培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农业基础提升等六大工程。

(一)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工程。按照全市“一减三增”思路要求,计划利用两年时间,实施全区“一减、一稳、三增”农业结构调整工程,“一减”即调减粮食播种面积25万亩,“一稳”即稳定淡水养殖规模10万亩,“三增”即增加蔬菜、林果和其它经济作物占地面积18万亩,任务主要涵盖种植业、养殖业两个方面:在种植业方面,按照“点、线、面”的空间布局,重点实施10个农业示范园建设,打造农业精品节点50个,建设“4横、3纵、2河”9条农业带(“4横”即崔大路、武宁路、廊良路、杨北路;“3纵”即武香路、高王路、103国道;“2河”即北运河、龙凤河),推动形成一批特色农业板块和聚集区。在养殖业方面,在稳定淡水养殖10万亩规模的基础上(以大黄堡湿地为中心,涉及渔业主产区为:大黄堡、崔黄口、上马台、泗村店、曹子里、白古屯、大碱厂、梅厂等),大力发展生态渔业、观赏渔业和休闲渔业,同时加快实施奶牛“2068”工程,推动现有56个奶牛养殖场,改造为20个规模化牧场,奶牛存栏6万头。

(二)实施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工程。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加快转变传统经营方式,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市场化水平。

1.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到2017年,全区新发展家庭农场150家、总量达到200家;新培育农民合作社超400家,累计1200家,其中区级以上示范社超百家;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0家,区级以上企业50家。

2.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制定扶持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政策,加强区镇村三级流转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的网络和机制,通过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形式,推动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适度集中,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水平。到2017年,全区新增土地股份合作社20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70%

3.着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以京津冀市场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和农产品直供直销工作力度,积极发展中央厨房、冷链配送产业。到2017年,全区直供直销合作单位发展到200家,对接合作超市达到6000家,建成社区农产品销售门店100家,日供应农产品500吨,带动农民4万人,户均年增收1800元。

4.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步伐。结合结对帮扶工作开展,以106个市级困难帮扶村为重点,加快“一村一策”的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村街商务楼宇、乡村旅游、村街特色产业。到2017年,1.05万平方米村级楼宇全面摆满项目;培育特色产业村100余个;发展农家乐、渔家乐600家,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带动农民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区所有村的村集体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

(三)实施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强化农业发展创新驱动,加快集聚农业科技资源、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提高科技对全区农业产业的贡献率。

1.全面加强农业科技合作。进一步强化与国家级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充分利用落地院所资源,与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市农科院、农学院、天津科技大等现有单位开展全方位合作,推动一批农业科研转化项目落地实施;依托院所资源,聘请一批专业农技人员,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下乡活动,每年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100项以上;组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外部专家咨询小组,聘请农业政策、科技、工程等领域专家,建立定期会商、决策咨询等机制,为全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2.加快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高标准实施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创建工程,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支撑服务平台建设,确保2015年,“一个平台、一个云架构数据中心、一个三农服务大厅、五大信息传输通道、十个应用系统”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同时配套新建物联网示范点、信息服务站100个以上。特别是依托农业信息化系统,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大力实施智能设施大棚建设推广工程,不断完善水肥自动控制、农业环境监控、精准施肥用药等应用系统,不断提高农业自动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到2017年,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基地5个以上。

3.积极推进农产品网上销售。重点是结合电商进村,推动电子商务网络向农村农民延伸、推动农业“触电”,进一步强化与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等驻区电商龙头的对接合作,完善区名优农产品展示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引导、鼓励和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创新经营方式,主动“上线”经营、全面开拓市场,到2017年全区“上线”新型经营主体超100家,展销农产品400种以上。

(四)实施农业品牌培育工程。把品牌化建设作为提高农业附加值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包装推介和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快建设京津之间最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1.着力培育新的农产品品牌。针对蔬菜、中草药、畜牧水产及其他优质经济作物,建设一批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强化政策扶持引导,推动农产品注册商标、形成品牌。到2017年,全区新培育市级著名农产品商标15个以上,力争培育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1-2个。

2.全面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重点是充分发挥环渤海农产品物流基地的资源优势,面向京津冀区域,通过农业主流媒体、农业展会、自主宣传活动等平台渠道,广泛推介武清优质农产品,同时结合全区休闲旅游业发展,依托津溪桃园、中草药文化园、灰锅口葡萄园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定期组织开展农事节庆活动,吸聚京津冀消费客流,进一步扩大全区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3.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同步完善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巡查力度,切实做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到2017年,全区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单品30个以上,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全部纳入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全面打响“武清放心农产品”品牌。

(五)实施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坚持人才兴农思路,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农业队伍建设,为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力支撑。

1.大力培养管理型人才。面向农业示范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负责人,以农业经营管理为重点,开展针对性培育教育,同时围绕发挥其农业“领军人”作用,鼓励和支持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村农企农民提供作物统防统治、农资综合配送、产业化运营管理的系统服务。到2017年,全区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50家以上。

2.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坚持引进和培养并举,结合农业高校院所对接工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同时邀请市级以上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定期举办农业技术轮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区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计划每年培训农技人员500人次以上。

3.大力培育职业农民。围绕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重点,定期举办专项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培训职业农民1万人次以上。

(六)实施农业基础提升工程。强力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业增效和抵御风险灾害能力。

1.高标准实施农田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围绕主干路网沿线、市级帮扶困难村,重点实施白古屯、大孟庄、泗村店、东马圈、崔黄口、河西务等6个镇43个村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农田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计划每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左右,到2017年累计达到35万亩,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加快推进节水农业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业节水设施建设、装备改良和技术推广步伐,提升农业集约节约发展水平。计划3年投资2亿元,建设节水面积6.7万亩,改善灌排面积17.85万亩,清淤渠道62.5公里,更新维修机井204眼,新建桥闸涵90座,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达到80%

3.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水平。到2017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113万千瓦,农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9亿元,各种农业机械4.6万台套,其中设施农业机械0.7万台套,玉米、小麦机播水平达到100%,机收水平95%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和106个困难村发展工作推动组,区长罗福来任组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李建成,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周惠军,副区长李丽君,副区长刘广生为副组长;推动组办公室设在区农委,副区长李丽君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困难村帮扶等13个工作组,负责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工作。工作开展中,建立落实定期会商、沟通联系、协调推动等机制,确保组织到位、推动到位、落实到位。

(二)强化责任落实。涉农镇街是此次工作的责任主体,组织带领所辖村“两委”、市级帮扶组和技术帮扶组,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推动组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作为、积极配合镇街工作开展;推动组办公室,要认真做好统筹协调、组织推动工作,牵头抓紧建立工作台帐,对实施方案进行深化细化,逐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进度,切实做到可量化可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强化监督考核。将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各项重点任务的完成情况,纳入镇街绩效考核体系,推动组办公室和区委组织部、区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要及时跟进,建立落实督查推动、情况通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对任务进度、工作成效进行季度统计、半年巡查和年终考核,对工作突出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形成工作压力、提高工作动力。

(四)强化政策扶持。积极主动向上对接,最大限度争取农业部、财政部及市级政策资金;充分利用天津市农业贷款担保平台,为农业项目提供贷款支持;进一步加大区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新型农业组织、村集体和农民积极申报、用足用好各级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发展农业金融,强化与武清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合作,主动探索农村“三权”抵押、“统贷”等新型融资模式,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着力破解农业融资瓶颈。同时,探索建立规划引领的财政资金整合使用与监督机制,提升财政投入整体绩效,增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与调控能力。

(五)强化农业招商。把大项目好项目引进,作为农业发展提质量、增后劲、上水平的关键。坚持现代都市型农业方向,以农业示范园和研发、育种、转化领域优质企业为主攻方向,组建专门招商队伍,制定农业招商专门政策,不断加大攻关对接力度,强化农业招商指标任务分解考核,推动形成全区农业招商新热潮。到2017年,每年新引进一批农业优质企业、农业项目,新落地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左右,带动蔬菜、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比例达到20%以上。

推荐访问:武清区 农业 实施方案 【农业方案】武清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