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东城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时间:2023-06-20 08:54:02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1月13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东城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供大家参考。

东城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2015113日在北京市东城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发展任务繁重,建设管理工作艰巨,服务保障责任重大。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凝心聚力推动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变化新态势。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55.95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0.86%20项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54件,政协委员提案252件。

一年来,我们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旧城改造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滞留项目成功激活。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举全区之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东城区拆迁滞留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明确拆迁人主体责任和政府部门管理责任,保障城市安全、环境秩序和居民生活秩序。对滞留时间长、涉及人数多、问题复杂棘手、群众反映强烈的项目,不躲不绕不回避,一手抓项目推进,一手抓社会稳定,依法理清责权利关系,主动加强与群众沟通,问题处理取得积极进展。宝华里项目清退了原实施主体,明确解决方向并研究工作方案,为项目重新启动奠定基础;积极筹措资金房源,西河沿项目重新启动搬迁;按照依法保护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的原则,上龙西里项目确定了工作思路。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建立区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度,组建区重大项目协调办公室,52个项目全部启动,其中9个已完工。按照“传承文化、全面激活、整体规划、提升环境、创新模式”原则,加大前门东区修缮整治工程推进力度,搬迁居民220户,清理抢占房屋5100间、7万余平方米,修缮3个试点院落,实现了前门东路、正义路南延和三里河绿化景观带的环境提升。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搬迁安置居民205户,南广场竣工亮相,北广场基本完工。

群众居住条件有效改善。老旧小区抗震加固工程完成7218.26万平方米,节能改造工程完成2010.35万平方米,同步实施91个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工程,小区面貌焕然一新。保障房建设加快推进,北苑宾馆项目竣工,提供对接安置房442套;豆各庄项目实现开复工面积35万平方米,完工1104套住宅;“两站一街”项目开工17万平方米。创新安置房源投资建设途径,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签署战略协议,开展实质性合作,共同组建北京燕华投资公司,开发建设百子湾等安置房项目。完成保障性住房摇号任务,1167户限价房轮候家庭选定房屋。

二、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六大重点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预计实现增加值占GDP6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金融业第一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巩固,增加值预计占GDP2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预计占GDP13%。制定旅游带动经济增长实施意见,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打造“券游东城”品牌,预计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807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41.5亿元,继续位居全市前列。

内生动力明显增强。落实促消费各项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持续稳定回升;制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网络消费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新引擎。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非国有单位投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科技创新成果明显,技术交易额达到355亿元。永安复星、利生商厦等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区住宅发展中心转企改制进展顺利。

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东城园完成空间布局调整和机构整合,135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1200亿元;7家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累计吸引科技文化企业50家;搭建科技文化金融服务平台,引入40家金融服务机构,首批38家企业实现项目对接。成功举办第四届王府井国际品牌节,新燕莎金街购物广场、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正式开业,王府井国际品牌中心、嘉德艺术中心进入全面施工阶段。隆福寺项目完成相关资产划转及隆福大厦建筑改造前期拆除工作。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加快转型升级,杜莎夫人蜡像馆等26家具有文化体验特点的商户入驻,文化和商业氛围更加浓厚。

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制定《东城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工作方案》,明确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调整退出4家工业企业。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出台了进一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业态指导目录,明确南锣鼓巷等7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定位,南新仓“北延南扩”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打造高端要素市场,北京文化产权交易中心落户,与北京石油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引入英大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建成2个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和3家小企业创业基地,组织银企对接18次,协助企业成功融资12.5亿元。创新服务企业方式,打造“政企互动兴东城”服务品牌。成功举办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世界体育总会亚太总部、国际举联(北京)总部等落户我区。制定《全面加强服务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部队工作的意见》,加强互通互联,从各个层面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开展与南水北调水源地湖北省郧县的对口协作。

三、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综合考核办法。坚持城市管理与风貌保护、业态升级、人口疏解相结合,制定了环境整治、直管公房管理、平房翻改建、工商管理和业态指导511项标准规范,推动城市管理从“末端管理”向“源头治理”转变。

环境品质进一步提升。以国庆65周年和APEC会议环境保障为契机,大力整治环境秩序,全力提升建设水平。按照市级精品大街标准,完成安内大街环境综合提升,恢复古朴的老北京传统风貌。梳理环境卫生、交通停车等6类问题,实施10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95条背街小巷、20处校园周边和2处重点区域环境建设任务,改造50处低洼院落排水设施。继续保持拆违高压态势,拆除违法建设2007处、5.27万平方米,市级挂帐任务全部完成。整治地下空间378处,清理群租房1837处。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在53条示范路段推广“门前管理责任制”。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望坛地区7329户“煤改电”工程,淘汰老旧机动车2.47万辆,主要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8.5%。新增25个垃圾分类小区,完成48座旱厕达标改造任务,建成全市首家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社区工作站。创建市区节水型单位70家,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换装节水器具6000余套。扩大改造绿化面积50.56万平方米,新增屋顶绿化2.83万平方米。高标准建成环二环城市绿道,打造了“一河、两带、十三景”优美景观,形成了总长16.1公里的城市慢行系统,为市民增加了休闲健身的公共空间。

网格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拓展。制定“两网融合”意见,统筹网格化城市管理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成立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完成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两网”在区级层面实现融合。整合原有62条政务热线,全区统一的“96010”为民服务热线年底前已正式开通,已实现投诉举报、咨询求助、建言献策一口受理。信息技术在网格化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

四、着力增进人民福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惠及更多群众

教育综合改革初见成效。出台深化学区制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成立8个学区工作委员会,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个优质教育资源带和25对深度联盟学校正式挂牌,新增优质小学学位2325个、初中学位1690个。圆满完成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小学就近入学率达到94.82%,初中就近入学率达到85%以上。依托“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开展名园托管街道园工作,户籍幼儿入园率达到95%。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1618名干部和骨干教师交流轮岗,750名先进教育工作者受到表彰奖励。

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完成7个社区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成立全市首家“家庭健康指导中心”,3个“医联体”正式运行。继续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全国第一个中西医结合妇幼保健研究所,完成48个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建设。积极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实现24个“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环境提升。东城区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市第十四届运动会中表现优异,总成绩位列第一。

文化惠民力度加大。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街道文化中心100%达标,社区文化室80%达标。成功举办2014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周末相声俱乐部、群众文化展演季等文化惠民服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突出年节色彩和传统文化特色,地坛庙会和龙潭庙会营造了欢乐祥和节日氛围。支持中国儿童艺术节、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等文化活动,向居民免费发放演出票8500张。与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剧场等100多家单位合作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为民服务。71所学校、32家社会单位开放文体设施。新增3项国家级和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成开馆,协和胡同6号和清华寺完成腾退修缮。推进档案为民服务,为1000户居民建立家庭档案。《北京东城年鉴(2013)》在全市首届综合质量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受地下管线改移、考古挖掘等因素影响,区文化活动中心、外城东南角楼恢复和玉河南区工程未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就业和社会保障质量提升。累计安排促进就业资金1.77亿元,促进11030名登记失业人员、793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实现创业1047人,带动就业4110人。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调整落实到位。社保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目标。全面落实特困人员救助政策,累计支出低保及生活困难补助资金1.24亿元。深入开展康复、健身和就业服务项目,扎实推进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服务对接政策平台,指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实现一对一、规范化就近服务。深入推进“五进居家”工作,签约549家服务商,初步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成11家养老照料中心,新增床位230张。

社区治理创新发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完成168个社区议事厅标准化建设,8个老旧小区开展自我服务管理试点,创建37个“六型社区”。史家胡同成立全市首个胡同风貌保护协会。17个街道全部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体系,“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实现全覆盖。继续开展公益创投,16家社会组织获资助。东城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

五、着力强化行政执法,安定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持续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查处案件和立案处罚分别上升15.8%125.3%。探索公安分局牵头,城管执法局与交通支队协同配合的捆绑执法工作模式,建立“政府主导、协同作战、综合治理”社会面管控机制。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簋街、天坛南里等重点地区和电梯、燃气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各项考核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建成物联网远程监控中心,对428家重点单位实现消防中控室24小时监控。严守底线,构建了覆盖全区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药品案件实际执行率达到100%,抽验合格率分别达到98.9%99.88%

有效维护安全稳定。依托“网格化”优势和“驻区制”模式,组建100个社区维稳工作队,21个社区零发案,66个社区零立案,百户发案数和万人发案率继续保持全市最低。完善社会矛盾多元调解体系,健全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机制,成立诉前人民调解工作室,共调解矛盾纠纷10287件。深化信访代理制,加强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区级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221580人次,成功化解疑难信访积案25件。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文明城区常态化建设,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区迎检任务。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市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优化妇女发展和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的良好局面继续巩固,各项惠侨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对台交流进一步深化,推动区属老字号企业落户高雄。完成254名复退军人接收安置,面向随军家属定向招聘社区工作者。

六、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政府履职能力进一步増强

工作作风切实改进。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府工作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各街道坚守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区建设、安全稳定和环境管理五道底线,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解决各类民生问题4000余件。加大督查力度,制定《东城区政府绩效管理办法》,政府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切实转变会风,全区性会议数量同比下降7.4%。坚决贯彻国务院“约法三章”,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庆典论坛类活动同比下降53.8%,行政机关公用经费压缩15%,一般性项目经费压缩5%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认真落实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组织了5次集中学法活动。全面启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11项,承接市级下放审批27项,初步形成了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优化审批流程,创新“并联审批双模式”服务机制,办理速度提高65%。取消各类议事协调机构62个。

廉政工作不断创新。认真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区政府常务会9次专题研究,部署11项反腐倡廉重点工作。规范处级领导班子权力配置,在全市率先建成廉政风险信息化防控电子监察平台。专项整治“庸懒散拖”等“四风”突出问题,推动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一年来,区政府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区人大和区政协监督,注重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邀请党风廉政监督员、非公企业代表、特邀监察员参加区政府常务会议;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科学性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首善意识,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一丝不苟精神,切实履行首都功能核心区职责,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展示了东城区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得到中央、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作为唯一承担APEC第三次高官会接待任务的城区,提早谋划部署,抓住关键和细节,高水平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APEC会议周期间,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全区动员、群策群力,确保了礼宾接待、环境整治、运行保障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衔接,实现安保维稳“四个不发生”的目标;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动中,创新组织运行体系,精益求精做好工作,营造了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和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各位代表、委员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不懈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东城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向关心支持参与东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等重大难题仍未破解,平房区居住环境差,隐患突出,严重影响首都形象和群众生活。二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重点功能区在全市竞争优势不突出,重点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财政增收压力日趋增大。三是背街小巷、拆迁滞留区、老旧小区和人流密集区的城市环境不容乐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整治成果尚需巩固。四是部分干部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与改革、法治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政府工作运转机制还有有待改进,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的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发展质量要提高、人口规模要控制、管理水平要精细、城市环境要最好”任务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核心区的工作目标和重心。我们将强化顶层设计,统筹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修订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围绕文保区修缮、非文保区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任务,科学制定行动计划,确保目标同向、措施一致、政策相容,为一张蓝图绘到底打好基础。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立足功能定位,围绕民生改善这个核心,坚持“文化强区”战略,抓住旧城改造更新和“城市病”治理两个关键,把改革创新、依法治理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区。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其中六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2%

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推进旧城改造更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旧城改造更新关乎民生改善和城市安全,关乎实现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出明确要求,确定目标任务。我们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提速旧城改造更新,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

加强历史风貌保护。务实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体制机制,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留住老北京的记忆和乡愁。加快推进前门东区修缮整治,编制整体保护规划,完成西打磨厂街和大江胡同修缮保护,改造銮庆等8条胡同市政基础设施,完成草厂三至十条环境提升工作。启动南锣鼓巷地区四条胡同修缮项目,探索文保区平房修缮改造的实施模式和路径。继续推进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完成北京外城东南角楼景观恢复、陈独秀旧居修缮保护、玉河南区河道整治和绿化工程,启动长巷三条1号、临汾会馆等腾退修缮。

加大棚户区改造推进力度。抓住关键环节,创新政策方法,积极组织、广泛发动居民主动参与,推动危楼危房改造实现突破。在充分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入户调查分析、方案研究确定的前提下,启动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为全区危楼危房搬迁改造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妥善安置逾期回迁居民,推动宝华里项目重启;启动西忠实里项目居民搬迁;完成西河沿项目居民搬迁,实现开工建设。推动8826.19万平方米抗震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北京市下达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

加快保障房开发建设。继续推进豆各庄和“两站一街”项目建设,力争竣工2200套保障房;积极筹措优质对接房源,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深度紧密合作,加快推动百子湾、旧宫等项目建设,为旧城改造更新提供有力保障。高标准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花园式安置房小区,为搬迁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二、全面深化“文化强区”战略,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

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转变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渗透和融合作用,加快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实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制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发挥区级财政资金导向作用,设立区文化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和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发展,支持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等发挥作用,引导文化要素有序流动,形成更为完整的版权交易产业链。与中央、市属及其它文化企业深化合作,稳妥推进区属文化企业重组。鼓励文创企业跨行业融合,积极引导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及其它产业联动发展,形成5个支撑重点文化产业板块的核心技术平台,建成23家专业化产业基地。注重文化旅游资源的多元业态转化,扩大旅游消费规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5%。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老字号企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文化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区文化活动中心实现结构封顶,建成100个文化社区,实现“一刻钟文化圈”全覆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用好区域内各级各类文化资源,提高服务效能。继续办好前门历史文化节、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丰富活动内涵,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倡导全民阅读,实施“书香东城”数字化工程。加大对优秀原创作品的扶持力度,建立专项基金,依托专业院校、专业团队、剧场等丰富的戏剧演艺资源,着力打造北京戏剧演艺原创基地。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高标准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加强文化交流合作。制定《东城区国际化战略行动纲要》,与文化部合作,共同办好卢森堡中国文化中心。打造“地坛文化庙会全球行”品牌,积极参与文博会、京交会等综合性国际展会,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展示东城文化形象。

三、坚持调整疏解和提质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坚持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要求,积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兼顾当前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优化,主动“瘦身健体”,依托重点功能区发展,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大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工作力度,制定商品交易市场调整退出和转型升级方案,有效引导红桥市场、永外城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加快仓储及物流配送等功能外迁。严格落实产业调整目录,调整退出5家工业企业。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坚决退出“五小”等低端产业,坚决清理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的各类市场,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改造升级农副产品市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标准化、连锁化、品牌化,培育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主动服务大型央企及民企,密切关注重组扩张动态,争取将新增业务和新设企业在我区落地。大力推动高端要素聚集,推进北京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力促中国黄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落户我区。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促消费各项政策措施,释放消费潜力。鼓励运用信息技术,重构和整合传统产业链条,搭建汇集东城商业、旅游、文化等资源的电子商务平台,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消费新模式。支持第三方支付、网络融资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健康发展。完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

推动功能区集聚发展。发挥中关村东城园集聚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贡献度。用足用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创造、吸纳人才的主体。建立东城园统计指标体系和基础数据库,强化经济运行及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分析。探索将东城园相关政策向永外地区延伸,引导优质企业入驻。结合地铁8号线建设,研究王府井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前门西区建设,积极引进终端用户,优化地区业态,向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进一步转型。

推动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完善投融资体制,搭建融资平台,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综合协调服务,完善市场准入环节“多证联办”服务模式,推进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改革工作。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联络协调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建4家中小企业服务分中心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按照“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原则,建设三级政务服务体系网络平台。统筹部署、稳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上市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积极推进直管公房管理运营体系改革和房地一、二中心转企改制。

四、突出“城市病”治理,确保城市运行安全有序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城市运行保障能力,维护城市安全稳定。

加强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实施故宫、天坛周边等7个区域环境提升工程,完成15条大街、100条背街小巷、30个老旧小区、20处校园周边的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建管养”一体化机制,巩固环境建设成果。保持高压态势,“控新生、减存量”,清理整治违法建设、地下空间、群租房,落实挂销账制度。针对“四类脏乱地区”,进一步落实整治规划和各项管理标准规范,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实现常态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居民自管会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的作用,在老旧小区、平房院落推广准物业管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法华寺街搬迁和革新南路征收工作,完成美术馆东街、白桥大街等7条主次干路通信架空线入地,探索文保区市政地下管网改造提升路径。启动簋街市政改造,全面提升环境水平。通过错时、挖潜等措施,增加停车位资源,努力缓解停车难;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严控主要大街、重点地区违章停车;制定“单行单停”标准,进一步规范胡同停车秩序。优化公租自行车运营管理,继续增加网点和车辆。

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以PM2.5污染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做好压煤、控车、降尘、治污工作,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餐馆油烟污染、工地扬尘污染的监管控制,完成1.5万户无煤化任务。深入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实现垃圾减量10%。继续开展居住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管理。新增12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餐厨垃圾规范收集餐饮单位达到1250家。完成35座旱厕改造升级,实现消除环卫旱厕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增绿,高标准完成明城墙遗址公园东南角绿化工程,创建一批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街道、单位和社区,广泛动员群众开展身边增绿。

促进社会安全稳定。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专项整治;探索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保险机制,争取安责险制度在我区试点。建设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控中心,加强基层食药所建设,加大抽验力度,增加检查的频次和数量,药品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8%,食品抽验合格率不低于97%,切实维护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规范化管理,强化防灾减灾宣传和安全应急救护培训。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推动警力有效深入社区、摆上街头,推广建立治安志愿者团队、流动人口自管会等组织模式,推进老旧小区和平房区科技创安工作,确保社会稳定有序。探索网上信访,完善信访代理工作制度,落实诉访分离、信访依法终结制度。进一步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引导和支持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五、统筹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全面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优化资源布局,增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以“学区制”为核心的综合改革,以8个学区为基础,按照集团化管理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校际间组团式共同发展,健全“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的教育治理体系。搭建东城区教育学习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缩小区域、校际差距。深化“学院制”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质健康、国际教育4个学院优势,进一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推进社区幼儿教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支持特殊教育发展,成立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做好对口支援和城乡一体化办学工作,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建立区校两级“分级评选、统一管理”的工作机制。

提高健康服务水平。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规划医疗资源布局,鼓励区属医院发展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推动区属医院与东直门中医院、北京市中医医院联合建设中医特色医联体,与同仁医院联合建设专科特色医联体,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新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以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以综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为支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居家健康养老为基础,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制定《东城区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指导意见》,搭建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推进全民健身服务全覆盖,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00名,组织实施20个“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保证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

统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切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本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综合运用已有政策和服务平台,打造全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争创充分就业城区。加强创业孵化示范园区建设,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合力。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全覆盖,确保城镇职工五项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8%以上。启动编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设施,力争实现养老照料中心全覆盖。深化便民服务、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权益维护、信息网络“五进居家”,引入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为老服务。完成残疾人专项调查工作,加强温馨家园特色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完成规划编制,建立标准体系,加快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平台联网运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96010”为民服务热线作用,第一时间响应居民反映的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回应社会服务需求,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监督。继续推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加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探索建立民意收集、议题办理等机制,全面普及“多元参与、协商共治”自治模式。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统筹文化、体育、养老、卫生等社区服务设施,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支持居民参与管理运行,在保证基本服务基础上,满足居民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大管理培训力度,健全考核激励和工资调整机制。扎实做好第九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护团结和谐局面。全面提升服务驻区中央、市属单位和部队工作水平。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迎检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制定对口帮扶与区域合作指导意见,扩大交流合作。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落实各项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与宗教和谐。发挥广大侨胞侨眷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六、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法治是治理城市的基本方式。要把法治精神贯穿改革发展、民生保障、市场监管、城市运行、社会治理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始终,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创新政府服务。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界定政府权力边界,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该放的权力放到位,把该管的事务管理好。巩固行政审批改革成果,承接好市级下放的各类审批事项。加强规范化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三级联动。落实政府绩效管理细则,加强部门协作和效能问责,强化工作督查,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政府业务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提高基层一线和窗口部门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强化街道基层基础作用,严守五道底线,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规范部门延伸到社区的公共事务,着力整改基层牌子多、检查评比多等问题,使基层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制定《东城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明确决策事项范围,严格规范决策行为,健全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机制,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政府智库作用,加强重大项目实施前的论证。区政府各部门及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规范行政执法工作。行政执法是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城市运行、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方式。要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为重点,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加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调整和改革执法体制,完善区级层面的协调机制,合理界定街道与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界限。科学制定年度执法计划,集中力量做好重点地区、重大活动、重要时期的执法工作。全面实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四公开、一监督”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公安、交通和城管等专业执法队伍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快速处置群众投诉举报的违法违规问题。建立部门间执法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管理与执法、综合执法与专业执法,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强化政府运行监督。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努力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的满意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大区长信箱、便民热线的受理办理力度,广泛听取意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推进行政复议街道受理点建设,畅通受理渠道,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公务人员和广大市民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推进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支持纪委履行监督责任,加大对重点领域行政监察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强纪律建设,增强纪律意识,把纪律转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重点加强对重大项目、民生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审计监督,切实维护资金安全。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三个体系”建设,完善东城区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平台。

各位代表: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作出了部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路径。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下,开拓创新,励精图治,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东城区 政府工作报告 东城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