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文化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整)

时间:2023-07-07 17:54:01 来源:网友投稿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按标准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特制定如下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整),供大家参考。

【文化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完整)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建设规划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部署和要求,为确保按标准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特制定如下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的要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创建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持。

二、创建原则

(一)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既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又有近期实施的统筹安排和具体措施,既有整体规划,又有重点攻关,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二)制度建设、机制创新 结合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充分发挥理论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机制。

(三)统筹城乡、突出特色 按照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要求,从满足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密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注重城乡统筹,探索各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模式。

(四)保证基本、惠及全民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方法,调动全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五)加强合作、共建共享 “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通过多部门协调联动和政策配套,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共同参与示范区(项目)建设。

三、重点任务

(一)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并实施具有自身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各街道(镇)、社区(村屯)都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状况,在分析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创建工作重点,提出创建工作的规划和目标,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建立符合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具有本地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以区属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街道(镇)和社区(村屯)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服务人口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示范区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本省的先进水平。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服务,使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得到发挥。

(三)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资金和技术保障体系。建立公共文化专业人员聘任制度,健全公共文化专业人才、志愿者、业余文化骨干三支队伍。加大投入力度,改进投入方式,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机构的设备配置标准(含公共图书馆购书款标准),按照标准落实资金,配备技术设备并培训技术人员。建立公共文化远程服务网络。公共文化服务的人、财、物得到基本保障。

(四)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体系 建立城乡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明确公共文化资源供给主体、方式、渠道。公共文化机构实行经常性开放和免费服务,有针对性地设立和实施重大文化惠民项目,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群众受益率达到本省的先进水平,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从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五)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体系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组织指导专业发展与行业自律、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模式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

(六)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 建立并实施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和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制定并实施各级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评估标准(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机制及“公共文化服务居民满意指数”),形成政府、社会、服务群体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七)建立制度设计成果资源共享机制 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形成课题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制定政策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四、创建标准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

1.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参加活动。实现区有图书馆、文化馆,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建有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保持文化设施周边环境整洁。

2.新建的区图书馆达到部颁一级标准。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6册以上;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7次以上;人均年增新书在0.03册次以上;人均到馆次数0.3次以上。

3 .区文化馆达到部颁一级标准。

4.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各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面积达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其设备配置、活动开展、人员配备、综合管理等达到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活动安排。

5.村(社区)文体活动室(文化广场)建设。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1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各行政村建立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以上。

6.公共电子阅览室(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建设。区图书馆、文化馆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各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1.以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明显增加。群众性文体活动的经常化、体系化程度明显提高。群众参与率达到本省的先进水平,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每周不少于5小时。

2.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形成有特点的面向农民工的服务项目。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农民工文化资源,农民工文化活动常态化,广大农民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3.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方便残障人士以及老年人、少年儿童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区图书馆配备设备和资源,开展面向盲人的服务。区文化馆经常性组织针对上述特殊人群的各类文体活动和专题文化培训。

4.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政府主导下的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多元化。

5.图书馆、文化馆实现免费开放,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目录并公示,形成2个以上品牌服务项目。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文化馆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6.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每年看3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5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

7.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区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形成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区图书馆、文化馆具有数字资源提供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配备一台以上流动服务车,图书馆每年下基层的流动服务次数不低于30次,文化馆每年组织流动演出12场以上。

8.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区设有支中心、镇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资源服务,实现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的目标。

9.依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区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不低于3TB。建立网上图书馆、网上文化馆。

(三)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方面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政府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规划和政策。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制定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政策、措施。

2.建立政府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专家咨询制度、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制度。把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和区委党校教学体系。

3.切实按照国务院《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和文化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编制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文化馆建设标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等标准,根据服务人口等制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每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到本省的先进水平。公共文化设施门类齐全、布局合理、服务便捷。

4.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坚持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并重,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实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

5.加快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目标实现,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6.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关政策,民营文艺团体、民间文艺社团和农民自办文化初具规模。

(四)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

1.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公共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稳步提高。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人均文化事业费(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2.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文化指导员)。城市社区设有公共文化服务岗位。

3.文化事业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

4.加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每个社区、村业余文艺团队不少于2支。

5.区级文化单位在职员工参加脱产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15天,镇、街道、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集中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天。区、街道、镇、村、社区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参加全国基层文化队伍远程网络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80课时。

6.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

(五)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

1.建立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制度。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建立起政府、文化和财政部门、公共文化机构、重大文化项目工作考核机制。

2.实行文化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六)其他方面

1.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并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结合具体实践,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课题研究工作,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一定普遍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展开研究,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制度建设成果,通过专家委员会验收。

3.涉及体育等部门的工作内容,按照部门要求达到相应标准。

4.涉及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部门的工作内容,达到中央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要求。

五、创建周期

创建周期为2年。至2015年一季度结束,力争全面达到国家示范区创建标准,接受国家、省、市验收。

六、保障机制

(一)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区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共同支持示范区创建的强烈氛围和工作态势。

(二)建立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由区长担任组长,区纪委书纪、区委宣传部长、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区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文体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街道(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指导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体局,从全区有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负责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将示范区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作,列入对有关单位及主要负责人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严肃行政问责制,实行“一票否决”。 

推荐访问:文化 市道 示范区 【文化规划】哈尔滨市道里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