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水利规划】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精选文档)

时间:2023-06-29 17:18:02 来源:网友投稿

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按照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市政府办公厅有关开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水务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利规划】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水利规划】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精选文档)



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按照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根据市政府办公厅有关开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市水务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规划编制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水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务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保障了全市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一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一步丰富。“十一五”期间,深刻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不断向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务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务信息化促进水务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是水务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十一五”期间,水务投资规模再创新高。全市水务建设共完成投资30.43亿元,是“十五”总投资的1.4倍。

按资金来源分:中央投资7.41亿元,占“十一五”总投资24.4%;省级投资2.02亿元,占总投资6.6%;市财政投资1.71亿元,占总投资5.6%;各县区及社会力量自筹投资19.29亿元,占总投资63.4%。

按类别分:民生水利工程投资8.08亿元,占“十一五”总投资26.6%;防灾减灾工程投资6.86亿元,占总投资22.5%;水资源配置工程投资4.22亿元,占总投资13.9%;生态河道工程投资2.28亿元,占总投资7.5%;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投资0.42亿元,占总投资1.4%;移民后期扶持工程8.44亿元,占总投资27.7%;其他水资源保护、水务基础工作、科学研究等投资0.13亿元,占总投资0.4%。

三是民生水利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转变传统的治水思路,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项工程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计完成了1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其中:中型水库1座(关门山水库)、小(I)型水库4座(铧尖子、崔家街、东风、黑峪水库)、小(Ⅱ)型水库11座,共计完成投资7421.8万元。到“十一五”期末,全市病险水库除4座小()型外,其余均完成了除险加固,防洪能力和蓄水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农村饮水安全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市农村饮水安全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总计投入资金1.3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资金6470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1900万元,县区及群众自筹资金4630万元。全市共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92处,其中“村村通”自来水工程102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4.66万人、大牲畜9.18万头。到2009年底,全市293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除个别不需要解决自来水的外,其余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到2010年,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农村饮水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资金1.85亿元,其中争取省以上资金8287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805万元,县财政及县以下自筹资金9400万元。全市新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940项,新增调蓄供水能力1068万立方米,累计新增灌溉面积10.53万亩(水田1.72万亩、菜田1.81万亩、果田0.65万亩、其它6.35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4万亩,同时改善灌溉面积13.8万亩,为农业生产连年丰收提供了基础保障,使粮食产量稳定在2.5亿公斤以上。

——农村水电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农村水电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成水电站12座,改扩建水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2.17万千瓦,年增发电量8304万千瓦时,完成总投资41875万元。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地方农村水电站将建成51座,装机容量达到22.7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可实现7.75亿千瓦时。

四是水务抗灾减灾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对防汛抗旱各项工程投入力度空前,水务抗灾减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河道治理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市全面展开了大江大河治理、重点中小河道治理、城市防洪、界河整治、山洪减灾等工程建设。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完成新修、加固堤防工程500.59公里,完成投资54954.1万元,其中桓仁县完成80.27公里,完成投资5375.3万元;本溪县完成257.41公里,完成投资14044.7万元;明山区完成51.78公里,完成投资5444.3万元;南芬区完成41.66公里,完成投资1462.2万元;平山区完成6.99公里,完成投资287.8万元;溪湖区完成13.42公里,完成投资927万元;开发区完成11公里,完成投资1049.6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共新修加固堤防594.59公里,预计完成投资66954.1万元。

——城市防洪工程

“十一五”期间,城市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并得到不断完善。太子河城市段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共计完成投资13950.4万元,新建100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15公里。

太子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威宁—梁家段)全面完成,治理河道10.6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建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7.87公里,回水堤857米,安装护拦4.26公里,完成投资4776.7万元。太子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威宁桥—老和尚段)治理河道3公里,新建2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3公里,完成投资2000万元。

城市山洪沟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1951.9万元,新修加固堤防4.3公里,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完成山洪沟清淤10万立方米,山洪沟盖板工程完成3.48公里,实现了明沟暗渠化。

2008年,省委省政府将石桥子经济技术开发区确定为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规划建成本溪新城区,为保障新城区防洪安全,实施了北沙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截止2009年底,共计治理北沙河干流3公里,新建5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防6公里;治理支流4.63公里,新建2050年一遇标准堤防6.18公里,新建拦河坝3座,共计完成投资2368.13万元。“十一五”期间,预计共治理北沙河干流6公里,新建堤防12公里;治理北沙河支流16.99公里,新建堤防31.45公里,新建景观拦河坝10座,预计共完成投资8681万元。新城区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建成,北沙河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其它支流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

卧龙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270万元,治理河道2.5公里,新建50年一遇标准堤防5公里,拦河坝5座,82.3米长卧龙河桥1座。南沙河防洪治理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治理河长8.9公里,新建堤防12公里。

本溪县和桓仁县县城防洪工程共新修加固堤防9.6公里,共计完成投资3691万元。

——抗旱减灾工程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抗旱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其中国家和省投500万元,地方投入700余万元。新建各类塘坝13座,打井16眼,维修改造各类取水设施27处,购置抗旱取水设备163台套,新增灌溉面积1.62万亩,抗旱成效显著,为确保粮食丰收做出了贡献。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十一五”期间,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中心得到了全面升级和改造,先后完成了省、市、县(区)异地会商系统、水旱灾害统计系统、水文站网自动遥测系统等现代化指挥系统建设。全市4座重点水库、5处重要河段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测系统, 6座小()型水库安装了水情自动遥测系统。上述系统工程建设,使我市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手段更加现代化,信息采集速度更加准确、快捷。截止2009年末,累计完成非工程项目投资180余万元。“十一五”期间,防汛非工程措施完成投资预计达到480万元。

为了规范各部门职能,提高应急抢险处置能力,先后制订出台了《本溪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本溪市抗旱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2010年初又完成了《本溪市农村抗旱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防汛抗旱专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五是水资源配置得到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十一五”期间,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的新需求,加大了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力度,城市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重点供水工程

本溪新城供水工程

2008年开始实施本溪新城供水工程,到“十一五”期末,完成投资1.7亿元,完成本溪新城一期5万吨/日的净水厂建设,铺设输、配水管网65公里。

城市市区供水管网及紫金水厂改造工程

“十一五”期间,共更新改造城市市区主干供水管网55公里,完成投资1.2亿元。主要完成市区30多条路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管网改造后,漏失由原45%下降到现在30%左右,市区综合管网压力上升0.1MPa;对紫金水厂进行彻底改造,恢复原8万吨/日的净化能力,投资2760万元。

南芬供水改造工程

为保障南芬城区用水安全,于2007年实施了水源上迁工程,完成投资605.53万元;为提高南芬供水保障率,于2008年实施了南芬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完成投资700万元;对南芬净水厂和郭家、赵家、三十六户等地区的供水设施进行更新改造,铺设供水主管网28公里,完成投资3150万元。

明山区卧龙产业园区供水工程

为保证明山区卧龙产业园区的供水需求,投资1950万元,新建加压泵站2座,铺设供水管网22公里。

——城市供水能力

“十一五”期间,城市新增供水区域面积29.93平方公里,达到88.93平方公里;新增供水人口12万人,供水人口达85万人,供水普及率98%;新建净化能力5/日的新城净水厂,更新改造净化能力8万吨/日的紫金水厂,综合供水能力提高至40.5万吨/日;新铺设供水管网210公里,供水管网总长度达到650公里。

六是河道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按照省政府提出的生态辽宁建设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本溪市政府创建“森林城市”活动的各项举措,我市不断转变治河理念,加大了河道生态工程建设力度。

20062009年,完成河道生态工程建设27130.66亩,典型示范区20处,投资12500.09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共完成河道生态工程建设36430.66亩,典型示范区30个,预计完成投资17500.09万元。

随着河道治理理念的不断转变,在河道防洪治理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大了城市景观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间,太子河城市段至上而下共新建威宁、小堡、姚家、溪湖、彩屯和团山子6座景观翻板闸拦河坝,共计投资3820.4万元。全部实现蓄水后,回水总长19公里,蓄水水面527万平方米,蓄水量1235万立方米。在城市太子河两岸,建成了小堡公园、姚家枫叶广场、溪湖公园、太子丹公园、爱之滩公园、彩屯公园、梁家青年林等滨河景观工程,共计完成投资5271.8万元。此外,桓仁县城浑江段修建了章樾公园,本溪县城修建了汤河滨河公园等。

拦河景观和滨河景观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水生态环境,城市河道两岸面貌焕然一新,市民休闲娱乐有了新的亲水空间,城市风貌得到了美化,城市人居和创业环境得到优化,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提升。

七是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新颁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和省政府新出台的《辽宁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使全市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节约与保护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

——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有偿使用制度。

“十一五”期间,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进行取水许可审批,利用省厅取水许可网络办公系统,于2008年底完成了全市取水许可证换发工作,全市共计换发取水许可证530个。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水资源管理单位不断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水资源费征收额度逐年增加。20062009年,全市共计征收水资源费8598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6752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预计共征收水资源费10750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8500万元,将比“十五”期间增加69%

建立计划取水申请、审批管理制度。

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制度,积极开展计划取水申请、审批工作。结合取水许可管理,在取水计划总量控制范围内,参照省下达的用水定额,制定以各取水单位为用水子单元的分量用水控制指标。从2008年开始,计划取水指标申请、审批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省厅专网办公。

——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

发展节水农业,减少灌溉用水量

“十一五”期间,全市继续推广实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市50%灌溉面积采取了节水灌溉技术措施。

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高耗水设备,提高工业用水效率

“十一五”期间,我市淘汰了部分生产工艺落后、高耗水的生产设备,如本钢集团关停一铁厂,辽宁山水水泥公司淘汰干法中空窑熟料生产线和1.2万千瓦时小火力发电机组,新上两条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新生产线用水循环率可达95%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业用水效率。

推进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节约水资源

“十一五”期间,本钢年污水处理回用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北钢污水处理厂20099月底试水运行,设计日处理污水13万立方米,加以回收利用,有效节约了水资源。

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新成就

“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有:本溪县污水处理厂、桓仁县污水处理厂、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南芬区污水处理厂和北钢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累计23万吨。

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平均日处理污水20.6万吨,全年稳定运行302天,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运行率、处理率均达到80%

本钢污水处理厂在设计能力平稳运行基础上,已着手对现有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日处理能力增加8万吨,达到20.5万吨,最终达到污水零排放的目标。

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工作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以取水远程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建设为中心,加大了取水计量设施安装及监测力度。全市取水远程实时监测网络系统已经建成,完成投资314.07万元,共计安装83个取水监测点,其中市本级42个,县区41个。同时,安装IC卡式取水计量表100块,其中市本级46块,县区54块。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共计安装取水计量设施183处,其中超声波流量仪83块,IC卡表100块,城市取水总量的90%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城市取水总量的93%实行以表计量,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

——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本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确定2005-2010年为本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时限,我市基本完成了《规划》确定的“十一五”目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

20062009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新水量分别为110立方米、90立方米、66立方米、55立方米。2009年同2005年相比,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同比减少51%。预计“十一五” 期末,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可降到50立方米。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根据本钢、北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情况,经测算“十一五” 期末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达到89%,比“十五”末期提高7个百分点。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量2006年为16万立方米/日,2009年为20.6万立方米/日,运行率和处理率均突破80%

八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治理小流域84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8.0万亩,其中,水保林5477.89公顷,经济林753.03公顷,生态修复16762.22公顷,谷坊、塘坝等小型拦沙蓄水工程2085座,小河道治理46.7公里,完成投资4179万元。承担完成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鸭绿江流域桓仁县雅河项目区工程、本溪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桓仁县臭里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重点水库上游治理工程等国家及省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

九是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扎实推进。“十一五”期间,针对突出存在的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移民子女上学难、水利设施落后等问题,开展了形式多样且成效显著的后期扶持工作,水库移民生活水平及生产条件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完成总投资8.44亿元。

突出解决移民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共投入资金6528.86万元,新建和改造饮水项目372处,铺设输水管线1118.15公里,受益人口达15万人。

加强道路建设,改善移民出行条件。完成投资16513.22万元,新修道路(包括路基改造)419条,1265公里,受益人口12万人,农村道路状况明显改善。

加大农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共投资21674.82万元,建设水利工程459个,河道治理259公里,修建堤防281公里、渠道14公里、排灌站 6 处、机井2眼,闸涵21处、水塘15 个,新修水库1座,受益12.3万人,防洪体系得到不断完善,灌溉得到保证。

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共投资22331万元,完成18所寄宿制学校建设及19所寄宿制学校的三室建设,投资村级文化医疗服务室及卫生院等207座,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修建村巷道水泥路27.5公里,完成扶贫建房1540户,文化广场 133座,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有力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积极扶持产业项目及龙头企业,扩大农村产业化发展。共投资15849.86万元,种植业完成81.74万亩,养殖业发展牲畜9795头、家禽327万只。龙头企业1个,养殖小区336.

继续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共投资1523.88万元,完成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92人次,劳动力转移6617人次,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十是农田基本建设“大禹杯”竞赛活动成果喜人。“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全市农田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69亿元,累计完成土石方量8163.8万立方米,投入使用人工2489.9万个工日、车工29.46万个台班。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程、小流域治理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农村小水电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组成绩。从20062009年,本溪、桓仁两县连续四年夺得省“大禹杯”竞赛县级“杯”,明山区连续两年夺得区级“杯”、一年夺“牌”,市政府也连续四年荣获全省农建“大禹杯”竞赛表奖。

十一是渔业生产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我市水产业发展较快,到2009年末,我市水产品年产量达到1.41万吨,年产值2.6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了80.5%135%。到“十一五”期末,水产品年产量可达1.5万吨,年产值可达2.7亿元。

——水库渔业发展迅猛

网箱养鱼与库湾拦网养鱼

2009底,桓仁浑江水库网箱养鱼达到3000箱,产量4800多吨,产值6000多万元。主要养殖品种为德国散鳞镜鲤、黄颡鱼、鳜鱼等品种。此外,浑江水库库湾养鱼4600亩,产量1000吨,产值1000万元。主要养殖品种为鲤鱼、鲫鱼、团头鲂、青鱼、草鱼、鲢鳙鱼等。

水库增殖放流

“十一五”期间,在全市大中型水库进行增殖放流,每年投放各类鱼种30万公斤,主要是花白鲢、鲤鱼、草鱼、青鱼、团头鲂等,年捕捞产量达2000吨。在浑江水库和观音阁水库放流大银鱼卵10亿粒,在浑江水库放流池沼公鱼卵4亿粒。

——冷水鱼产业逐步壮大

在本溪县、南芬区,创新养殖模式,由原来单一的依靠涌泉水养殖发展到利用低温河水或泉水河水混合水、水库底排水、水库网箱养殖,拓宽了冷水鱼养殖面积,加快了冷水鱼产业发展。“十一五”期末,虹鳟鱼养殖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产量3000多吨,产值6000万元。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冷水鱼养殖在原有的虹鳟、金鳟品种的基础上,引进了鲟鱼、哲罗鱼、细鳞鱼、裂鳆鱼等养殖品种;温水鱼养殖引进德国散鳞镜鲤,出口韩国,效益显著。

引进密封罐养殖三文鱼技术。2008年开始引进加拿大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的密封罐养殖技术,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密封罐内径24米,养殖3公斤以上三文鱼,每罐养殖产量可以达到150吨,目前此项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到“十一五”期末,密封罐养殖产量可达300吨,产值可达900万元。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十一五”期间,大力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建设,共计建成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小区32个。

十二是水务行业能力得到增强。“十一五”期间,水务规划体系、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政监察执法能力不断增强,水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行业能力整体得到了增强。

——水务规划体系完善情况

“十一五”期间,先后编制完成了《本溪市河道生态建设规划》、《本溪市城市山洪沟岁修治理规划》、《北沙河河道治理规划》、《富尔江河道治理规划》、《细河河道治理规划》、《草河河道治理规划》、《本溪市重点中小河道近期治理规划》、《本溪市农田基本建设综合规划》、《本溪市农村饮水安全规划》、《本溪市抗旱规划》、《本溪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五年规划》等专项规划,水务规划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我市水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撑。

——水务法制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水务法制工作紧紧围绕全市水务工作重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步伐,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务管理新体制。

“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强法规体系建没,在现有水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内,进一步建立完善市级配套法规体系。制定了《本溪市野生鱼类保护管理办法》、《本溪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六个规范性文件等,为依法管水、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特别是《本溪市野生鱼类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弥补了我市历史上野生鱼类保护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使我市野生鱼类保护管理工作得到了加强。

——水行政执法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市水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行政处罚权真正实现了高度统一。建立并严格执行《水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水行政执法违法案件查办制度》、《水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度》、《水行政执法巡查制度》和《水行政执法人员工作守则》等各项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水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更加完善,执法人员执法能力、办案水平、自身素质与服务意识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水政、渔政监察执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市共执法巡查1200多次,查处水事、渔事违法案件604起,其中河道类案件197起,水资源类案件142起,水保类案件33起,渔事案件232起,立案查处179起,纠正违法行为225起,涉案金额400余万元,实际追缴水利规费和罚没116万元,处理群众投诉264件。同时,帮助县区追缴水利规费50多万元,取得了建国以来水行政执法最好的成绩。市水政监察支队被省水利厅授予全省“水行政执法文明窗口”单位称号。

——水务信息化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水务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增强。对重点取水户取水计量实现了远程在线实时监测传输,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实现了异地视频会商,重要水库及河段水情实现了视频监测及自动遥测,局内公文处理实现了网上操作,水务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与传输更加准确、方便、快捷,局直单位办公设施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水务管理能力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市水务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实现全面振兴本溪老工业基地的攻坚时期,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务、可持续发展水务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编制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新变化、妥善应对发展阶段新挑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要求,加快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资源管理、深化水务改革、提高水务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务的需求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水务提供饮水安全、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保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求水务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水务在保障公共安全、支撑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实施沈本一体化、建设本溪生态新城等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全面振兴本溪老工业基地,要求水务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发展。

其次,从水务发展所处的阶段、地位和作用来看,“十二五”期间是水务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如何继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需求,使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这些都是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专项规划,是指导今后一段时期水务发展、确定水务重大工程布局和建设安排、加强涉水事务社会管理和深化水务改革的重要规划依据,是审核、核准重大项目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因此,面对水务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好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做好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推进水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水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当前本溪市水务发展与改革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

全市水务发展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的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是防洪抗旱减灾体系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全市主要河流河道尚有一些险工险段等隐患,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非工程措施建设相对滞后;二是与人民群众共享水务发展成果、全面实现小康生活的要求相比,农村饮水安全等重点民生水利建设任务仍然艰巨;三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亟待完善,供水安全保障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四是河道生态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五是水土流失强度以上侵蚀还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仍然很大,治理任务还很艰巨;六是水务基础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水务行业能力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大规模水务建设和加强社会管理的需要。这些薄弱环节的存在,说明了我市水务建设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深入研究分析全市水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分析当前和今后的水务发展形势,以新的理念和治水思路审视水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现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提出水利发展的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用水、农村水利、城市水务、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务信息化建设等规划目标。根据全市各流域、各区域水资源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及生态治理体系,提出水务发展的各项工程布局及建设重点,明确水务管理与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出规划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水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实施沈本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溪生态新城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问题;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务对区域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构建法治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着力以水务信息化促进水务现代化。

三、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指标

(一)防洪抗旱减灾

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立健全洪水管理、抗旱调度、应急管理等制度,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防洪。目标: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减灾体系,提高重点乡镇、重点中小河流和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防洪能力。主要指标:全市新修加固堤防951.37公里,太子河城市段(除部分段落)溪湖桥以下防洪标准达到200年一遇、溪湖桥以上达到100年一遇;城市山洪沟基本达到20年一遇以上;太子河水洞—温泉寺度假区段、细河南芬段、桥北钢铁深加工产业园段、北沙河新城区段等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县城河段防洪标准达50年一遇;重点中小河流主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

——抗旱。两县粮食主产区的抗旱能力逐步提高。

(二)民生水利

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到2015年末全市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面解决。主要指标:解决14.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目标:到2012年末全市病险水库得到全面除险加固。

——农田水利。目标:改善新农村建设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主要指标: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

——农村水电。目标: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主要指标: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20918千瓦、新增发电量7490万千瓦时。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推进以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为重点的重要城区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改善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基本形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水源工程、供水工程和水资源调配工程。目标:完成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本溪新城区供水工程、桥北、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区供水工程、水洞温泉旅游度假区供水工程等建设,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

——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目标: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完成产权管网接管与改造工程建设。

——其他水源工程。目标:加强雨水集蓄利用、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工程建设。

主要指标: “十二五”期间,新增总供水能力28万吨/日,新增城市供水能力18万吨/日、新铺设供水管网总长度245公里、更新改造陈旧管网和产权管网共1600多公里、新增供水区域112平方公里、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

(四)水资源节约保护

初步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有效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

——水资源节约。目标:建立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强化节水管理。主要指标:用水总量控制在 5.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5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46立方米,城市管网漏失率控制在25%以内。

——水资源保护。目标: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有效遏制重点地区河段等水体质量恶化,改善河流水体功能状况。主要指标:水功能区达标率70%、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以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流失监测为重点,逐步完善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加强生态脆弱区、敏感区的预防管护,有效控制水保生态严重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继续恶化。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目标:加大水土流失区域综合治理力度,有效控制有土壤侵蚀地区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指标:重点治理小流域68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万亩;重点治理矿山迹地6处。

——水土保持依法监督。目标:加大水土保持重点保护区和监督区监督执法力度,突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对生产建设行为全过程监督。主要指标: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90%以上、实施率85%以上、验收率75%以上。

——水土保持监测。目标:建立和完善全市水土保持监测网络,逐步完善水土保持监测管理体系。主要指标:建成国家级监测点1处。

(六)河道生态建设

目标:加快以太子河、浑江干流为重点的全市河道生态建设,保护原风貌河道生态,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主要指标:河道生态工程治理面积42095亩。

(七)渔业生产

目标:优化渔业产业结构,以发展水库渔业为主导,大力推进特色冷水渔业;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加快水产种质改良,加强天然河流土著鱼种的保护,提倡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水产品精深加工,开发出口创汇渠道。主要指标:全市水产品年产量达到2万吨,水产品年产值达到3.8亿元。

(八)水务行业能力建设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法规体系、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加强应急管理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水务信息化水平。

——水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水法规体系,根据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完善地方水务行业相应配套法规的建设,为依法行政、依法管水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依据。“十二五”期间,完成《本溪市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实施办法》、《本溪市太子河景区管理条例》、《本溪市河道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编制与出台。

——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继续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训练有术、装备精良、执法规范、廉洁高效的水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检查制度、执法巡查制度、错案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力度,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开展人性化执法活动,促进全市水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

——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编制并完善应对防洪、抗旱、水源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预案,完善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强化责任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加强专业机动抢险队伍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后续教育,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交流,选拔培养学科带头人,特别要加强基层水利队伍技术人员的培养与充实。

——水务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服务于全市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水土保持等水务管理工作的各类应用系统信息网络平台,基本实现水利信息化。补充完善水情监测站网,形成比较完善的水情数据信息采输站网,基本满足在时间上、空间上提供水情的要求。初步建成本溪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实现在重点河段、重点水库和城市供水水源地的水量水质同步监控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联合调度。

积极开展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到2012年底全面完成水利普查工作,开展并完善水利综合数据库建设。

(九)水务改革与管理

深化水务改革,提高水务社会管理能力。

——水务管理改革。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水务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以公共财政及投融资体制为主渠道的水务投资体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

——洪水管理。基本完成大中型水库、太子河洪水风险图;初步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洪水影响评价制度。

四、水务发展布局

围绕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城市发展总体布局,结合本溪市水资源特点和水务发展实际,提出“十二五”水务发展重点和要求。以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为重心,合理配置全市水资源,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完善城市水务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加快小康社会建设;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载体,加强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创建“森林城市”、“生态城市”为推手,加快生态河道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建设生态和谐本溪;以推进电子政务为手段,加强水务行业能力建设,保障水务可持续发展,为本溪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水务支撑。

五、水务建设主要任务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和要求,从水务支撑和保障全市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发展、改善民生和建设生态本溪的需要出发,针对水务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全面提升水务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确定“十二五”期间水务建设主要任务,分为防洪抗旱减灾、民生水利、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河道生态建设、渔业生产、行业能力建设等八个方面。

(一)防洪抗旱减灾

以城市防洪和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全市重点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完成城市及县城河段防洪治理工程,继续加快城市山洪沟治理步伐。“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太子河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威宁桥—老和尚洞段)、太子河本溪新城区北沙河段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北沙河开发区城区段(支流)防洪综合整治工程和城市山洪沟治理工程共4项,新修加固堤防104.17公里,投资4.38亿元;太子河本溪县段防洪整治工程1项,新建堤防68.5公里,桓仁县浑江干流二期防洪护岸工程1项,新建堤防29.34公里,投资2.7亿元。

——加快以生物措施为主的中小河流治理步伐,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以上,其它河段防洪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十二五”期间,富尔河、草河等界河治理工程3项,新修加固堤防82.85公里,投资2.84亿元;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市新建堤防547.21公里,投资7.48亿元;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全市新修加固堤防105.8公里,投资1.04亿元。

——加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提水站10座、集雨工程100座,修建拦河坝25座、塘坝2座、方塘28座,总投资3928万元。

——加强防洪非工程措施。“十二五”期间,完成市级防汛抗旱应急抢险中心建设,完成防汛抗旱现代化、信息化网络配套工程建设,投入资金3000万元。目前,《太子河本溪城市段防洪调度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的实施方案已由省水科院制作完成,计划自2010年开始分步实施。

(二)民生水利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全面解决全市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25处,解决14.1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2.25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35亿元。到2015年,计划全市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到2012年,完成桓仁县米仓沟水库、半截沟水库、王沟水库和开发区高程水库4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大力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十二五”期间,每年新建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100项,新灌溉面积2万亩,5年共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500项,新增灌溉面积1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5万亩。新建改造拦河坝117座、方塘68座、塘坝23座、大口井160眼、坡面截水工程60处、渠道工程168.5公里,工程总投资3.69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6亿元;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新建果药园及设施农业喷、滴、管灌及微喷等面积20.9万亩,工程总投资3.44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2.2亿元。

——推进粮食主产区等重点地区应急抗旱水源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机电井321眼、大口井66眼、方塘5座、拦河坝10座,总投资5685万元。

——加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农村水电站12座,改扩建水电站13座,总装机容量21493千瓦,新增年发电量7490千瓦时,总投资16866万元。

本溪县新建水电站6座,总装机5030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810万千瓦时,总投资4149万元;改扩建水电站3座,新增加装机容量908千瓦,增加年发电量383万千瓦时。总投资736万元。

桓仁县新建水电站6座,总装机容量6870千瓦,总投资5763万元;改扩建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8685千瓦,总投资6218万元。

桓仁县新建桓仁、云坪山、大雅河3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280万千瓦,总投资74.5亿元。

——全面做好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十二五”期间,针对我市水库移民存在的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移民子女上学难、水利设施落后等问题,继续积极研究后期扶持对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后期扶持工作,全市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总投资23.07亿元,其中中央投资7.05亿元。

农村饮水工程投资3.08亿元,铺设供水管网359公里,新建水源5处、蓄水池8座、加压泵站3座、水处理厂6座;农村道路工程投资11.19亿元,新建道路390公里、公路桥5座、隧道1.66公里;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1.48亿元,新建防洪堤237.6公里,河道治理17.2公里,新建排灌站1座、涵闸3处;社会事业工程投资6.38亿元;其它乡村环境、生产开发、农村沼气、基本口粮田、技能培训等工程投资0.94亿元。

(三)水资源优化配置

进一步提高城市及重要地区供水保障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完成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建设。工程主要由取水头部、压力隧洞、预留加压泵站、电站、输水管道、无压隧洞、配水站及分支管线等组成。取水头部位于水库大坝左岸上游,设计流量为14.39立方米/秒,设计日引水量为124.3万立方米,年供水量为3.72亿立方米(按2030年预测需水量设计)。输水线路总长80.73公里,其中隧洞长41.7公里,管道长38.86公里。工程总投资14.69亿元,工期48个月。工程计划工期:20112015年。

——加快城市规划新区水源工程及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

加强规划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全社会对加快水务发展和改革的认同程度,引导公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水务规划实施。在水务规划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充分反映公众意愿,不断保证规划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推荐访问:本溪市 规划 水务 【水利规划】本溪市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