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阿达文秘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自查报告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发言稿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舞蹈与戏曲舞剧《粉墨春秋》中综合呈现【精选推荐】

时间:2022-11-09 12:5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舞蹈与戏曲舞剧《粉墨春秋》中综合呈现【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舞蹈与戏曲舞剧《粉墨春秋》中综合呈现【精选推荐】

 

 舞蹈与戏曲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综合呈现

 中国戏曲运用故事情节表达内容,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结合使用动作语言,配合背景音乐,使得故事内容更加丰满,充满艺术色彩。戏曲涵盖做、唱、打、念等元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戏曲也随之不断创新,各种戏曲舞蹈动作被传承下来。中国的戏曲与舞蹈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也属于同门艺术。在戏曲中含有舞蹈的元素,主要是从剧情的角度出发设计舞蹈,运用舞蹈对人物进行刻画,这也是舞蹈的精髓所在,戏曲中的舞蹈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的戏曲与舞蹈所具备的美学特征存在相似之处,甚至艺术表达规律也有所雷同,但是两者的艺术表现手段存在不同之处。正因为如此,中国戏曲与舞蹈之间存在相关性,在艺术发展中相互影响,对艺术的融合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一章 舞蹈 与戏曲的相互关联 (一)中国古典舞和传统戏曲之间的关系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舞蹈则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国粹的戏曲,是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融合了例如音乐、舞蹈、朗诵、文学、杂技、武术、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成分。戏曲艺术主要表现手段是唱、念、做、打。这几类手段都是舞蹈性很强的艺术手法。20 世纪 50 年代起,中国古典舞重建,以京、昆等戏曲等中国戏曲舞蹈为基础整理发展而成一套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和创作的古典舞作品,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的古典舞蹈语汇系统。中国古典舞从诞生伊始便与戏曲结下不解之缘,而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京昆戏曲更是随着芭蕾之法的消化入内而与中国古典舞依然保持着微妙关系。以京昆为主的戏曲、芭蕾、武术成为中国古典舞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发生之初就伴随中国古典舞一路走来。

 (二)戏曲武生与舞蹈的关系 所谓戏曲武生,是京剧中扮演有武术男子的戏曲生角,武生分成三大类,一种长靠武生,一种短打武生,还有一种撇子武生。在舞剧《粉墨春秋》中,撇子武生是戏剧冲突的焦点,舞剧利用戏曲元素配合舞蹈的身段进行改编,使舞蹈具有不同寻常的武生的铿锵之感。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教材编创将京剧中“基本功”和“身段”部分作为基础进行发展创新,并单设“毯子功”课,古典舞的基本功

 训练法中包含着大量京剧的影子。比如说基本脚位手位如:“脚”、脚位的“八字式”、“大掖步”、“立掌”、“提拳”等等,还有一些动态舞姿例如“风火轮”、“云手”、“跑圆场”、“探海转”等等。也许,加入了芭蕾和其他艺术形式在里面的中国古典舞多了几分柔美和线条感,但是京剧武生的凛然正气之感,却在《粉墨春秋》这一部舞剧中,被舞者利用舞蹈表现出来。

 第二 章 《粉墨春秋》中的戏曲元素 (一)舞剧表演中的戏曲表现 舞剧《粉墨春秋》是演绎同门学艺三个武生师兄弟的故事。而且舞剧结构也非常有趣。它并不像其他舞剧多以男女的爱情为主要结构而进行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这部舞剧很大看点在于“三个武生”为主要线索的舞剧是如何结构戏剧性的。《粉墨春秋》中武生成分应用和剧情发展十分贴合。换句话说,编导将舞剧中很多舞蹈变成“舞蹈化的京剧”,并且为了突出舞剧是以“武生”为线索展开发展,于是加入许多根据京剧武生名段改编的舞蹈化了的戏曲。这些舞蹈片段在舞剧中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随意安插,这些舞剧是有意义的,有很明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在《粉墨春秋》的第二幕,舞蹈不仅表演了《探山》而且还让剧情向前发展。表演这个京剧片段时,二师兄的青梅竹马,也就是三姨太由于在台下听戏,欣赏二师兄的表演,于是顺其自然地挑起了她和二师兄的恋情。如果不符合舞剧发,随意安插一段《探山》就会显得十分生硬。这样的戏中戏的形式让观众耳目一新,这样的编排同样也使得舞剧结构紧凑,而又凸显了舞剧的“武生”形象特点的表达。

 (二)舞美设计的戏曲特点 《粉墨春秋》的舞美设计将戏曲的综合性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在整剧中大面积渗透,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使剧作的观赏性进一步提高。当前,各大电视荧幕均被动画、科幻武打节目占满,艺术观赏问题经常是随手解决。《粉墨春秋》在舞美设计上坚持统一简洁的原则,在给观众新鲜、大气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历史的恢弘与厚重,将舞剧编导的创新意识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笔者认为,剧中的 3 面墙与戏台充分表现了该剧的设计技巧。这个设计是对经典戏曲的传承,因为它可以旋转活动,所以也将鲜明的时代气息体现出来。

 如此,不但将民族传统戏曲精华的绝妙之处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营造出戏曲艺术的辉煌。特别是在黑豆成就“美猴王”这一全剧的高潮部分,当舞台缓慢推进时,让人不禁产生一种神圣、辉煌和崇敬之情。除此之外,鲜明的服装、化妆和道具也是《粉墨春秋》的又一特征,充分展示出跨时代的美感,将人物身份与个性充分体现出来。

 (三)戏曲元素的实际运用 1 水袖的运用 水袖作为戏曲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就运用到了舞蹈中,在《粉墨春秋》中,将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使整整 2.5m 长的水袖舞在舞蹈演员手中曳曳生姿,再配合舞台中优美的音乐和唯美的灯光,使水袖这项传统的技艺极富现代美感。这段舞台剧的排练同样是异常艰辛的。水袖是柔软的丝绸,不好控制,演员们为了将水袖舞出柔美的感觉,常常练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但是在《粉墨春秋》中,舞蹈演员们将舞蹈与水袖完美融合,将二者发挥到了极致,在舞蹈上诠释出真正的灵动和坚毅。

 2 髯口的运用

 在《粉墨春秋》中,有精彩纷呈的水袖舞,有目瞪口呆的反串踩跷,最令人意外的还要数髯口的使用。髯口是戏曲中特有的形象元素,将这一元素运用到舞蹈中在中国舞剧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红色或者黑色的髯口在舞蹈演员的应用下给人以不一样、耳目一新的感觉,势必会为观众带来别样的体验。“髯口舞”作为舞蹈的一个新的切入点,作为《粉墨春秋》编导的独特视角,在戏曲中发现了这一别具风格的元素并运用到舞蹈中,成为舞蹈不可忽视的主题元素之一。“髯口舞”红色的髯口鲜艳,惹人注目,为舞蹈增添了更多的亮眼元素,使得“髯口”在舞蹈中的应用不仅是创新更是经典。

 (四)戏曲元素的舞蹈服装 舞剧《粉墨春秋》中的舞蹈服装也来源于京剧,充满了戏曲风格。其中大师兄饰演的长靠武生,身扎硬靠,背上插的靠旗,头戴的帅盔,脚下登的厚底靴,手中握着长枪,装扮显得威武、严肃。武将绒装,又称作“甲”,靠身分为前后两片,上衣下裳相连,有铠甲的纹样,却不紧贴着身体,是一种分离式的服装。服装赋予人物以威武气概,便于夸张舞蹈的动作,也体现了京剧服装的可舞性。

 大师兄在舞段挑滑车当中就是使用的插靠旗的服装,既可以表现人物的全副武装,也可以处于临战的状态。靠旗来源于古代的将官所用的令旗,发展为靠旗后,经美化、夸张、加大,成为了临战武将的装饰物。剧中的大师兄用的就是绣有单龙戏珠缎料的四面靠旗,总体给观众呈现出特别有型、有范、稳重端庄的阳刚美。这样的服装设计在舞台艺术呈现中成为每一个人物角色的“商标”,成为对人物形象升华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章 《粉墨春秋》的创新表现 (一)开创全新的表演形式 艺术作品是否优秀并成为经典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一定时间内给人带来精神的震撼和感悟,是否能够将人文精神和人文意义蕴含于其中,彰显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一旦满足了这些要求,那么这一作品必将成为经典和永恒之作。而且山西是戏曲大省,同时也是民歌的海洋,将戏曲和舞蹈相结合,这是以往的舞剧作品所没有呈现过的, 《粉墨春秋》这部舞剧的以意十分新颖的形式,创造性的将舞蹈和戏曲融为一体,以舞剧的形式来展现戏曲的魅力,也是开创舞剧表演的历史先河。

 舞剧《粉墨春秋》的主要表演风格是中国古典舞,同时还融合了中国戏曲艺术风格和山西民间舞风格,运用了现代化的视角和舞蹈编创思维,把人情、人理、人性进行了深度的挖掘,以此来彰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舞剧《粉墨春秋》还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创新,把戏曲艺术也融合到了舞蹈当中,虽然增加了舞蹈编排的难度,但是却可以让观众在欣赏舞剧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使其成为了《粉墨春秋》这部舞剧作品独特的创新点之一。

 (二)选取特色的戏曲题材 作品艺术性高,思想境界也高,艺术的跨界演绎可以让传统戏曲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舞剧《粉墨春秋》的选材极其富有特色,作品是以戏曲班为描写对象,以“喜顺班”的三个武生师兄弟为主人公,晋地的文化神韵和风俗韵味都十分浓厚,众多的山西元素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体现,山西有中国最早的戏台,导演邢时苗、舞美设计高广健等主创就构思在舞台的中央设计一个可以移动的戏曲舞台,这种戏中戏的表现方式在舞剧中也是十分具有突破性;

 《一把酸枣》的音乐作曲家方鸣,在山西民歌和戏曲中提炼了动听的旋律,结合了现代交响的演绎,这让《粉墨春秋》的音乐有了民族的底蕴,唱腔十分悠扬美妙;编剧李碧华和导演邢时苗在创编初期就选定猴戏作为贯穿整部舞剧的一条重要线索,为主人公事业的升华以及整部舞剧的高潮做铺垫,并以齐天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来表现舞剧的主题,而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艺术形象适合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迎合了国际推广的需要。

 《粉墨春秋》舞剧中叙述了浪漫的爱情故事,在战乱时期的爱情更是难能可贵,因此,在两对男女舞蹈演员以双人舞的形式来表情感之时,观众更容易被他们浪漫却又坎坷的爱情故事所打动,爱情的魅力表现得更为强烈。在舞蹈动作中双人舞演员的一刚一柔、一张一弛,更好地凸显了作品的情感,渲染了爱情的主题,将舞剧推向高潮。作品中虽选取了爱情的题材,却不是最为主要的,舞剧中还对一群追求艺术的人进行了细致的描写,浓缩了几代武生的舞台记忆。以舞剧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传统价值观念,是题材方面创新所具备的重大作用。

 (三)精准巧妙的作品构思 《粉墨春秋》由我国香港作家李碧华任编剧,她的作品《霸王别姬》、 《青蛇》、《诱僧》已经为我们所熟知。李碧华不仅对我国的传统戏曲兴趣浓厚,也能充分的掌握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所以她在对《粉墨春秋》进行构思的过程中也能够准确地把握主题、提炼故事。整部舞剧利用民国初年“喜顺班”的沉浮损荣作为戏剧之“柱”。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百态人生,以小见大,在舞台的尺寸之间把宏大的革命背景和深广的社会现实以及激烈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出来,其间不着痕迹地融入主创者鲜明的价值诉求,通过舞台呈现,陈旧的故事有了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深层次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创新变革的民族精神。从内容到形式可谓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得益彰。

 《粉墨春秋》舞剧中人物众多,线索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以戏班为主线,所有人都在喜顺班这样一个集体中兴衰浮沉,其间也并不强调某一个人为转合的主线。整个舞蹈的铺排像中国画一样,写意处气韵生动,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工笔处细腻有致、精雕细刻、如琢如磨。而最有意味的是舞蹈家秉承戏曲唱、念、做、打兼容并包的传统,将现代舞、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等舞蹈语汇融会贯通,使舞剧《粉墨春秋》呈现出别样的风采:既典雅蕴秀又潇洒自然;既热情奔

 放又九曲回肠。群舞以流动的风俗画面展现时代背景,烘托出典型人物情境中的戏剧氛围,虽用墨不多但十分鲜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刚柔相济,力量与美感并重,既像雕塑一样凝练,又像旋风一样敏捷。风格化的舞美、仪式化的服装使得舞剧《粉墨春秋》气度非凡。多种艺术形式并存,充分发挥了舞蹈的创造性,《粉墨春秋》成功将社会与历史高度浓缩在小小的舞台上,以其艺术感染力震撼着每一位观众,并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第四章 舞蹈与戏曲相互作用发展路径探索 舞蹈与戏曲是可以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寻求戏曲与舞蹈艺术的契合点,加以时代创新和民族特色的融合,实现舞蹈艺术的创新发展。

 (一)舞蹈创作要紧跟时代发展 舞蹈创作需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现代性的舞台表演应该学会去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现状,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也要紧跟潮流,学会创新,通过抓住时代发展中所存在的时尚元素和人物的情感特点,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使得文艺作品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关注,以此实现文化传承的经久不衰,在这方面,《粉墨春秋》无疑是创新探索的先行者,它的成功无疑是为今后舞台演出的展现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舞蹈表演要注重情感投入 尽管戏曲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在艺术表达上都离不开情感的融合和推进,它们都需要表演者用形体来抒情,通过肢体动作的表现配合音乐来展现艺术的神韵,通过眼神的交流和沟通,为人们展示主人公的人物情感和故事剧情的发展走向。所以,对于舞者来说,需要用心去感受舞蹈,只有真正读懂作品,在舞蹈中倾注情感,才是真正有灵魂的、直击内心深处的舞蹈。

 (三)舞蹈表演需要专业和技巧 舞蹈的本质就是技巧的展现,对于优质的舞蹈作品来说,专业的舞蹈技术是基础,而更高的技巧性则能让舞蹈更加出彩。《粉墨春秋》舞剧的成功经验,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让我们今后在舞蹈动作上不断突破,不断地在舞台展示中增加肢体语言的技巧性,让观众在欣赏到动作上和设计上的震撼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提升自身的审美情趣。

 结语 《粉墨春秋》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舞剧,实现了舞蹈与戏曲的统一和融合。作为一部关于戏剧人生的舞剧,不仅故事情节围绕戏剧故事展开,且剧中人物也是梨园人物,可将其称为“戏曲舞剧”或“舞剧戏曲”。该剧从传统戏曲中汲取灵感,在服装、道具、唱...

推荐访问:粉墨 舞剧 戏曲 舞蹈与戏曲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综合呈现 舞蹈与戏曲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综合呈现是